與大多數企業一樣,金融機構常常對 Z 世代的怪癖和細微差別感到困惑,誤解這群有時令人困惑的 20 多歲年輕人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舉例而言,Z 世代約佔英國勞動力的 15%,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員達到工作年齡以及該群體進入「黃金收入」年份,他們的影響力只會繼續增加,支出和投資能力也會相應增加,Z 世代對金錢和財務的態度有時與老一輩一致,有時則截然不同。為了吸引 Z 世代的注意力和不斷增長的現金儲備,公司需要了解他們的驅動力並滿足他們的需求,即使他們的觀點和願望看起來非傳統。
Z世代的輪廓與個性
Z 世代被定義為 1997 年至 2012 年出生的人,他們在數位世界中長大,但他們喜歡傳統銀行的許多方面,例如,Z 世代對銀行保護其資料的信任程度遠高於他們對大型科技公司的信心,奧緯諮詢論壇的全球消費者信心 (GCS) 調查顯示,43% 的 Z 世代表示,實體銀行分行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讓他們「安心」。然而,為了與Z 世代建立持久的關係,銀行需要將其實體業務與具有競爭力、令人興奮的數位產品結合起來,包括在虛擬世界中,這一代人的許多成員都在虛擬世界度過時光,銀行還必須提供滿足 Z 世代對便利、選擇、價值、永續性和極度客製化人化需求的服務。
他們出生在一個充滿點讚和分享的社交世界,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不斷連接到網路商店、支付和銀行服務。他們是在即時訊息以及與朋友、親戚和同儕的互動中長大的,與科技的連結是 Z 世代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所固有的。Z 世代的平均注意力持續時間為 8 秒。如果你不能快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你就會失去他們,甚至可能永遠失去他們,他們平均每天花八個小時在手機上,其中許多人沉迷於社交媒體和線上遊戲,Z 世代想要智慧的資訊片段,他們不會容忍銀行目前的一些冗長流程,而且大多數銀行目前的參與方式也不會吸引他們。
對財務的想法⋯⋯
幾乎所有金融機構現在都提供線上服務,但對於 Z 世代來說,僅靠能力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是伴隨著智慧型手機長大的,根據奧緯諮詢論壇 (Oliver Wyman Forum) 的調查,絕大多數 73% 的受訪者表示,客戶體驗在決定他們最喜愛的品牌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能夠幫助他們管理資金、向同事學習並提供社區感和樂趣的工具。如果金融主管認為今天的年輕投資者與過去一樣,那麼他們就是在做空 Z 世代。這群人比前幾代人更早投資於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包括傳統資產和虛擬資產。他們也比他們的前輩更加多樣化。公司需要了解這種行為以及驅動這種行為的動機,並據此調整他們的產品。
也許是在數位時代長大的產物,年輕一代似乎更關注自己的財務狀況,儘管嬰兒潮世代覺得自己在經濟上最有責任,但他們檢查帳戶餘額的頻率卻低於其他世代。只有 39.3% 的嬰兒潮世代每天檢查一次或多次銀行帳戶,相比之下,58.2% 的千禧世代每天至少查看一次帳戶,大約一半的 Z 世代 (52.5%) 和 X 世代 (49.9%) 也這樣做。同時,當意外帳單或費用出現時,緊急儲蓄是各世代的第一資源。信用卡、家人或朋友的貸款以及尋求額外的收入來源也會在困難的情況下使用,儘管各代人對每種選擇的傾向有所不同。例如,Z 世代更有可能向家庭成員要錢,而不是使用信用卡來支付意外的帳單或費用,千禧世代則相反,他們更有可能使用信用卡而不是向家人借款。
談論金錢是不禮貌的想法也可能逐漸成為過去,以美國為例,根據調查,大多數美國人(86.5%)同意,他們至少有時願意與朋友談論財務問題,事實上,68.5% 的美國人相信家人和朋友能夠提供財務建議,年輕一代仍然是最願意進行這些對話的。在 Z 世代中,93.3% 的人願意與朋友談論財務問題,三分之一 的人聲稱他們一直或經常這樣做,大約 91.4% 的千禧世代和 85.8% 的 X 世代同意他們與朋友談論財務,儘管頻率較低。一般來說,社群媒體被認為是不太值得信賴的來源,但並非所有線上建議都是如此,大約 46.9% 的美國人認為部落格和財經出版物等線上資源值得信賴。
***
嬰兒潮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觸發嬰兒潮,即1946年~1964年出生的人,為經濟龍頭、高齡化代表。
X世代:指1965年至1980年出生的人。
Y世代:指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
財務上的需求,你中了嗎?
Z 世代人對如何花錢、在哪裡花錢的意識越來越強,因為他們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與科技顛覆的世界,所有這一切都代表,隨著他們作為工作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他們很可能成為對支付行業影響最深遠的一代,Z 世代人的偏好的一個後果可能是行動支付解決方案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雖然行動裝置的使用量一直在增長,但 Z 世代承諾將向行動優先的生活方式傾斜。Payfast 調查結果證實這一重大轉變,該支付提供商預測行動商務將佔據主導地位。調查發現,近一半的 Z 世代受訪者 (47%) 在行動裝置上的購物次數超過任何其他技術。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智慧型手機技術的快速增強,使得人們越來越青睞行動裝置作為支付解決方案,消費者也越來越希望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購買,並且願意進行應用程式內支付,有超過三分之一的 Z 世代使用行動錢包。如果企業想要跟上 Z 世代對支付創新的需求,就需要提供創新的行動支付設施。這些解決方案也需要價格實惠,讓他們的生活更輕鬆,支付解決方案還需要具有更廣泛的功能,使他們能夠儲蓄和投資,並做出合理的財務選擇,這是這一代人的首要任務。
鑑於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在行動錢包上進行支付,並且其中一些人定期進行支付,想要利用這個成長市場的公司應該考慮提供品牌行動錢包,這不僅提供所需的服務,也能夠靈活地快速有效地適應技術進步,並允許客戶與品牌進行有意義的互動,目前,行動錢包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系列功能,包括支付、跨境支付、忠誠度計劃、折扣券、獎勵計劃、金融教育和其他金融服務。
為此,公司能怎麼做?
或許我們可以從另個角度——雇主端——來思考這件事情,雇主也有一個很好的、但往往被低估的機會,能來滿足 Z 世代的需求,透過為員工創造無縫的數位體驗,讓公司能夠建立長期的忠誠度。引入*白標行動錢包的薪資解決方案會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方式,行動錢包使公司能夠重塑員工體驗,這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勞動力市場中至關重要。員工,尤其是 Z 世代,不再認為工作是朝九晚五、完全獨立的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正在尋求一種有意義、充實、與他們的其他生活無縫連接的員工體驗。
大多數員工已經過著數位生活,為他們提供行動錢包可以為他們的生活增添價值,這將增強公司與員工的聯繫,特別是年輕、精通數位技術的 Z 世代。將公司的薪資解決方案納入行動錢包的好處之一是,您可以圍繞此錢包進而開發一系列財務功能,確保錢包的使用率。公司可以透過行動錢包為員工提供的潛在功能包括:線上和店內交易、線上發薪日貸款、忠誠度計劃、交易和獎金、財務指導和退休計劃工具。
它還可以作為一種有價值的、尚未開發的內部溝通工具,使雇主能夠就財務狀況和金融服務進行溝通。目前,員工通常只從銀行、投資公司和貸款提供者接收有關金融服務的資訊。利用這種建立關係的潛在溝通媒介將大大有助於提高員工的福祉和他們對公司的體驗,採用行動錢包也使公司能夠獲取有關員工的行為、需求、偏好的資訊。這些資訊可用於根據員工的需求和願望來客製化公司福利。開發公司品牌的錢包很容易實現,不需要大量的財務支出或技術投資。開發白標錢包的軟體公司可以根據組織的具體規格客製化行動錢包解決方案。開發人員將建立解決方案、實施該解決方案並提供必要的培訓,以鼓勵行動錢包的採用。
*白標:用字面上理解,就是「沒有牌子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去買別家公司的產品到自家品牌販售或提供服務,當我們需要某個系統或軟體的時候,可以外包給開發白標軟體的公司,這樣一來,我們不需要耗費太多成本跟科技技術,就能開發出符合自家組織需求的東西。通常會用在會計事務所、法律事務所、行銷機構、軟體開發等公司。
對比特幣的態度
毫不奇怪,對於自比特幣誕生以來的第一代來說,Z 世代對加密貨幣和其他虛擬資產有著相當大的風險偏好,GCS 數據顯示,在 Z 世代投資者中,42% 的人已將資金投入加密貨幣,而千禧世代的比例為 38% ,X 世代為 22%,嬰兒潮世代為 7%。Z 世代女性投資數位資產的可能性比其他世代高出 50%。在美國和英國,68% 的黑人和亞裔 Z 世代投資於加密貨幣——這個比例比老一代黑人和亞裔受訪者高出近三倍。
然而,就像銀行業一樣,這些年輕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吸引力並不意味著他們拒絕傳統的資金來源,調查發現,Z 世代比老一代對數位英鎊和其他央行數位貨幣的想法更加開放。他們將考慮對股票和債券等真實金融資產進行數位代幣化,以使它們能夠在區塊鏈技術上進行交易,並且可以突破傳統金融系統的限制,例如交易時間和地點上的限制。
事實上,Z 世代對加密貨幣感興趣,因為它的品質支持他們關於去中介化並解鎖銀行帳戶不足和無銀行帳戶人群的信念。他們也更有可能了解數位資產是什麼並對它們感興趣。這並不意味著大多數人會直接投入併購買 NFT 或用加密貨幣管理財務,但隨著該領域的發展和監管的加強,他們比前幾個世代更有可能對新的使用貨幣方式持開放態度。
期望是什麼?
行動銀行與數位支付: Z 世代是第一代伴隨著智慧型手機長大的人,因此相比傳統銀行方式,他們更喜歡使用行動銀行和數位支付應用程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永續和對社會負責的投資: Z 世代因比前幾代人更具社會和環境意識而聞名,因此他們可能會優先投資符合其價值觀並為社會和環境事業做出貢獻的公司。
加密貨幣: Z 世代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表現出了興趣,許多人將其視為控制自己財務未來並避免傳統金融機構的一種方式。
個人財務管理: Z 世代比前幾代人更懂財務,可能會優先考慮預算應用程式和機器人顧問等個人財務管理工具來幫助他們管理資金。
點對點借貸: Z 世代可能對其他借貸選擇持更開放的態度,例如點對點借貸,個人可以直接相互借貸,無需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
Z世代金融業有幾個主要參與者,包括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科技公司。成功適應 Z 世代客戶需求的傳統銀行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和富國銀行 (Wells Fargo),前者開發了一系列數位和行動銀行解決方案,並為年輕客戶提供金融教育資源,後者推出了行動銀行服務。金融科技公司也在 Z 世代金融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W1tty、GoHenry MyMonii 和 Lunar 等公司處於領先地位。
圖、Z世代金融的主要市場玩家
資料來源:TAPIX
而金融業者未能充分利用上述趨勢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
缺乏了解:銀行可能無法完全了解 Z 世代客戶的偏好和需求,導致他們錯失服務這群人的機會。
數位能力有限:一些銀行可能尚未完全接受數位銀行技術,這可能使他們難以吸引和留住習慣使用行動銀行和數位支付應用程式的 Z 世代客戶。
適應變化緩慢: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有時可能會緩慢適應新技術和不斷變化的客戶偏好。這可能會讓他們難以滿足 Z 世代不斷變化的需求。
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金融科技公司通常更敏捷、更注重數位化,可能更有能力滿足 Z 世代客戶的需求。這可能會讓傳統銀行在這一領域的競爭變得更具挑戰性。
監管限制:由於監管限制,銀行提供某些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這可能會使它們更難吸引 Z 世代客戶。
不只是顧客而已
前述提到Z世代的習慣對金融業者的潛在商機,但Z世代也可能是未來這些公司的員工,主因在於Z 世代是史上最多元化、教育程度最高、最緊密的一代。也是要求最高、最挑剔、最有社會意識的人,這些特質反映在他們對工作的期望上,加上勞動力逐漸匱乏,業者須加緊腳步招募這些新數位世代居民,而他們的特質有什麼?
首先,Z 世代希望為那些對世界有明確、道德和積極使命的公司工作,對他們來說,賺錢還不夠,他們還想有所作為,為社會和環境事業做出貢獻。其二,Z 世代重視自主性、創造力以及選擇工作時間、地點和方式的自由,他們更喜歡靈活的日程安排、遠距工作和多樣化的項目,這些項目可以讓他們發展技能並學習新事物。第三,Z世代是第一代數位原生代,伴隨著網路、社群網路和行動裝置的成長,他們已經習慣了數位科技帶來的速度、創新和個人化,並且期望雇主也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希望使用現代、高效和安全的工具,並能夠存取線上學習和專業發展平台。
因此,業者可以透過三件事來吸引他們:
傳達目的:金融業必須展示其活動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以及其合作者如何對其工作產生積極影響,公司還必須具備透明、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文化,並支持永續投資、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教育措施。
提供靈活性:金融業必須提供靈活的工作選擇,以適應 Z 世代的偏好。
投資科技:金融業必須利用數位科技提供的機會來改善合作者和客戶的體驗。這涉及採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端運算和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並培訓他們如何有效、安全地使用它們。
事實上,如果金融業者抓住這些輪廓,業者就會更容易看到 Z 世代的真實面:實用主義者。熱衷於確保自己的財務未來,他們決心掌控自己的金錢,同時渴望獲得資訊和建議;渴望在加密貨幣和其他虛擬資產中承擔風險,即使他們將儲蓄分配給股票、債券和其他傳統資產;並且不願意滿足於一流的服務和全天候數位連結,Z 世代不斷增長的人數和財務影響力意味著這些態度和偏好將很快佔據市場,想要吸引這群人的金融機構需要理解並接受他們的價值觀。
馬克碎念
Z世代不僅對數位科技有高度依賴,更期望金融服務能夠快速、便捷且安全地滿足其日常需求。因此,數位轉型成了金融機構的重要議題。
而 Z 世代對於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的重視,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展現企業社會價值的機會,推出符合 ESG 標準的投資產品,並需積極參與並推動永續發展,將這一理念深植於企業文化中。金融機構也應抓住虛擬資產的趨勢,開發相關的投資產品和教育平台,幫助年輕投資者理解並參與這些市場。同時,金融機構需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提供量身定制的財務建議和產品,以滿足個人消費習慣、投資偏好和財務目標。
金融機構若能理解並回應Z世代的需求,將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未來的金融市場,將是那些能夠真正理解並服務Z世代需求的企業的舞台。
首圖來源: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miley-friends-city-lifestyle_13815593.htm#fromView=search&page=1&position=32&uuid=b88363d3-516c-4de6-9fae-740c411a9b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