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ay 是怎麼做到的,改寫家裝與醫療貸款市場
PowerPay 是一個美國金融科技平台,專為居家改善、太陽能與醫療支出提供分期貸款服務。特色在於即時核貸、低利率、無提前還款罰金,幫助消費者輕鬆負擔高額支出,也協助商家提升成交率與現金流效率。
公司簡介
PowerPay是一家美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專注於提供即時的消費貸款服務,核心業務涵蓋家庭裝修、選擇性醫療、太陽能安裝以及其他高額消費領域 。該公司於 2017 年在賓夕法尼亞州創立,總部位於費城郊區。PowerPay 透過數位貸款平台將消費者、承包商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和放貸機構連結起來,讓消費者能將大型一次性開支轉化為按月攤還的貸款 。截至 2024 年底,PowerPay 已在全美 50 州建立起超過 12,000 家合作商戶/服務提供者的網路,服務超過 75,000 名消費者,累計處理貸款金額超過 80 億美元 ,在金融科技領域被視為家裝及醫療分期貸款市場的領先業者之一 。
在市場定位上,PowerPay 主打簡單月付,負擔得起的美好生活這一價值主張,以其快速審批、低費率和透明條款,瞄準有裝修、醫療或清潔能源購置需求的美國中產家庭以及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公司也積極與承包商、醫療機構等商戶合作,成為他們提升客單價和成交率的金融支付解決方案,因此在家居改善和選擇醫療服務的融資細分市場建立了明顯的品牌知名度和領先地位 。
商業模式
PowerPay 採取 B2B2C 的商業模式,與廣大的裝修承包商、醫療服務提供者等商戶端合作,為他們提供一套嵌入式的貸款解決方案;和與終端客戶(家庭業主或患者),為其提供便捷的貸款申請與分期付款服務。
價值在於無經銷商費用、低月付、快速審核。同類型的消費者貸款方案(如信用卡分期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裝修貸款)往往向商戶收取高額手續費,成本最終轉嫁給消費者,或是採用先免息後補息的隱蔽利率模式。相比之下 PowerPay 向商戶零收費,貸款產品沒有隱藏費用或高違約利率,致力於打造對商戶與消費者都更公平透明的融資體驗 。
主要收入來源方面是依託自身資金或合作放貸人的資金,以貸款利息作為主要收益。據聯合創辦人兼 CEO Mike Petrakis 透露,公司大部分營收來自貸款利息收入,且因其資金成本較低,能夠在為消費者提供較低年利率的同時,保持利差盈利 。PowerPay 同時扮演貸款發起人和貸後服務人的角色,負責從貸前信用審核到貸中資金發放、貸後還款管理的整個流程。這意味著公司掌握了完整的價值鏈,既提高了運營效率,也能更好地掌控風險和服務品質。
目標客群方面,服務的終端用戶主要是需要為大額開支尋求分期付款方案的個人消費者。例如計劃進行廚房翻新、屋頂維修、泳池建造等昂貴家裝項目的房主,或者打算接受牙齒矯正、視力矯正手術等健美醫療項目的患者。如果一次性拿出數千到數萬美元支付有困難,這些客戶可以透過 PowerPay 平台迅速取得分期貸款,以每月還款幾百美元的方式完成心願 。PowerPay 專注服務信用評分良好(Prime)甚至超優級(Super-Prime)的借款人,以確保貸款組合品質,但同時也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次級信用客群,最低接受大約 FICO 600 分的申請者,藉由風險定價提供相應利率的貸款 。據統計 PowerPay 單筆貸款額平均約為 2 萬美元左右,這反映其聚焦的正是中大型消費項目市場 。
在客戶端,PowerPay 依賴其龐大的商戶網路來觸達客戶:全美已有超過 12,000 家承包商和醫療機構通過審核加入其平台,它們在銷售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時,會將 PowerPay 作為分期付款選項推薦給客戶 。消費者也可自行在 PowerPay 網站申請貸款,但必須匹配到平台認證的合作商戶方能完成貸款流程 。這種嚴控商戶品質的策略,既確保了貸款資金用於可信賴的服務,也為合作商戶帶來更多生意機會,形成雙邊市場的良性循環。
技術創新與競爭優勢
PowerPay 作為一個以科技驅動的金融科技平台,其核心競爭力不僅來自於業務模式與資金調度能力,更關鍵的是其自建、模組化、可擴展的技術平台,這套系統支撐著整個貸款申請、審核、風控、簽約與放款的流程,為消費者與商家創造了高效率、低摩擦的交易體驗。
即時信用評估與自動核貸機制
PowerPay 使用自研的信用評估演算法,能夠在數秒內完成軟性信用查詢(soft pull)與貸款資格預審,該模型整合了傳統 FICO 分數、債務收入比(DTI)、職業類別、貸款目的與消費行為模式等多重維度資料,不僅提升核准準確度,也有效控管風險。平台亦會針對高風險用戶觸發額外人工審查流程,以確保資產品質。
這樣的即時核貸體驗,特別適用於高單價、需要現場快速決策的場景,例如:廚房翻修、屋頂更換、牙齒植體等。消費者可於承包商現場掃描 QR code 或透過商家網站內嵌按鈕進入 PowerPay 申請頁面,幾分鐘內便能完成申請並獲得貸款批准。
模組化平台架構,適應多垂直場景
PowerPay 針對不同產業設計專屬貸款模組,如太陽能設備貸款(含稅務優惠計算)、牙科美容分期方案、HVAC 設備租購等,這些垂直模組具備不同的貸款條件、費率組合與行銷語言,可依商家需求進行調整,達成更高的轉化率。同時支援 API 整合與低程式碼工具(Low-code Widget),讓商戶可快速將 PowerPay 融入其 CRM、POS、電子報價或電子合約流程中,形成「消費即融資」的無縫體驗。這在與大型系統整合(如 Salesforce、HubSpot、Zoho)或醫療設備報價系統時展現極大靈活性。
電子簽署與數位合約系統
為提高效率與合規性,PowerPay 建立了完整的電子簽署與檔案管理模組(e-Sign + e-Docs),用戶可透過手機或電腦完成所有文件確認流程,並即時回傳雲端保存,符合美國電子簽章法律(ESIGN Act)與資料保密規範。此設計不僅簡化用戶流程,也讓商家端能即時取得合約副本與付款憑證,縮短營收週期,減少追款風險。
即時撥款與多端支付系統
PowerPay 在美國支援 ACH 轉帳、紙本支票與數位錢包等支付模式,並與部分銀行建立 API 撥款通道,可在貸款批准後 1–2 個工作天內完成撥款。未來版本預計將支援即時支付(RTP)與 FedNow 技術,進一步縮短放款時程。消費者可透過 PowerPay App 或網頁平台進行每月自動扣款設定,並提供提前還款與一次結清功能,無額外手續費,整體用戶體驗設計對比傳統貸款平台顯著優化。
數據風控與 AI 驅動優化
PowerPay 的風控模型定期透過機器學習進行校準,藉由真實貸款表現與預測誤差反覆訓練,提升模型精準度。平台亦針對不同地區、季節、行業與消費行為進行 A/B 測試,最佳化利率結構與推薦順序,提升核准率與回款率。平台內建異常偵測與詐欺預警系統,能即時攔截偽冒身份、重複申請或可疑 IP/設備登入行為,降低損失風險。
融資狀況與主要投資人
自 2018 年創立以來,PowerPay 的成長主要是靠穩健的商業模式與獲利能力,而非依賴風險投資。在初期資金方面,PowerPay 僅在 2021 年完成一筆小規模的種子輪融資,金額約 200 萬美元,主要由創辦團隊與早期天使投資人提供。與多數矽谷或紐約的新創公司不同,PowerPay 並未接受大規模創投注資,也沒有風險資本基金或知名創業加速器的背景,此資本結構使得 PowerPay 擁有極高的控制權與營運彈性。
進入高速成長期後,PowerPay 開始進行資本市場操作,於 2024 年 10 月,公司首次與 KeyBanc Capital Markets 合作,成功發行 6,000 萬美元的公司債券,由 KeyBank 擔任唯一私募承銷商,這筆資金主要用於擴張貸款資產品項與強化科技平台。在 2025 年初,PowerPay 再度與 KeyBank 合作,設立一項高達4 億美元的多家銀行參與型 warehouse facility(資產擔保的融資架構),這筆資金由 KeyBank 主導,另外包含多間次級貸款銀行與信用資本夥伴,是 PowerPay 迄今規模最大的機構融資安排。
在資產證券化(ABS)方面,PowerPay 於 2024 年底發行首筆 1.189 億美元的資產擔保證券,代號為「PWRP 2024-1」,這筆發行已獲得市場良好認可,也讓公司進一步進入公開債券市場。該筆 ABS 由 PowerPay 自有貸款組合支撐,且獲得投資等級評級,顯示其資產品質與風控模型的穩健性。
PowerPay 與美國上市銀行 FinWise Bank 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FinWise 提供合法放款管道與法規合規支持,並擔任部分貸款的發放銀行(originator),這樣的銀行即服務(Banking-as-a-Service)合作模式,讓 PowerPay 得以專注於科技與商業端發展。
PowerPay 以「創始人自資 + 債券發行 + 金融結構融資」為主軸的資本策略,使其在無需稀釋股份的前提下獲得強大資金動能,為下一階段產品拓展與潛在 IPO 奠定基礎。
未來發展
PowerPay 的未來發展重點,將聚焦在三大方向,產品線擴張、技術深化、資本市場進軍。在產品面,PowerPay 將不再侷限於無擔保分期貸款,而是計劃擴展至擔保存款貸款(secured loans)、HELOC(房屋淨值信貸、甚至是消費者信用卡與保險產品。這些產品可提供更大額度、更彈性的融資選項,使 PowerPay 從單一分期平台,轉型為多元化的消費金融解決方案提供者。在醫療與牙科領域將獲得優先資源配置,建立專業的支付體驗與醫患溝通模組。
在技術發展上,PowerPay 將持續優化其 AI 驅動的信用評分系統與詐欺防治模型,並計畫整合即時支付技術(如 FedNow、RTP),讓放款與收款流程更快更穩定。該公司正著手開發 B2B 商家儀表板、行銷分析工具與 API 商業化模組,進一步深化與商戶的數據合作。
資本市場方面,PowerPay 自 2024 年起已成功發行 ABS 與公司債券,並在 2025 年取得 4 億美元的機構倉儲融資(warehouse facility)。這些操作為日後潛在的 IPO 或 SPAC 合併上市建立了信用與市場基礎。根據市場傳言,PowerPay 有可能在 2026 年前完成上市籌備。
PowerPay 的長期願景是成為美國家居改善與選擇性醫療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分期支付與消費金融平台,並逐步擴展至更廣泛的金融科技生態圈。
馬克碎念
PowerPay 採用「資產驅動的產品策略」,背後的邏輯其實與傳統 Fintech 強調「科技解構金融」有所不同。該公司選擇在產品發展初期避免過度資本介入,其實是一種有意識的產品驗證機制,唯有那些能夠自我獲利、資產可循環的貸款產品,才值得規模化複製。這樣的策略不僅避免了盲目擴張,更讓產品本身的商業可行性成為公司成長的核心推力,而非流量、行銷或話術。
另一方面,PowerPay 運用債券與 warehouse facility 等機構型融資手段,本質上是把資產品項做為對外合作的金融 API。也就是說,當他們推出新的貸款產品或進入新市場,不是先問「市場在哪裡?」而是先思考「我們有哪些資產能被市場買單?」這讓 PowerPay 的產品設計邏輯非常貼近機構端的資本需求,進而形成一種市場導向、而非消費者導向的產品開發路線,這在 B2B2C 的金融生態系中,是極具穿透力的策略。
最耐人尋味的是,PowerPay 與 FinWise 的合作其實揭示了一種新的「產品模組化」思維。在 Banking-as-a-Service 模式下,放款功能被外包、法遵框架由銀行處理,PowerPay 得以將產品設計專注於用戶體驗與風控模型的優化。這種模組化策略,讓金融產品的構建從單一供應鏈變成多方協作,為快速迭代與跨市場複製創造條件。長遠來看,這或許會讓金融產品的「標準單位」發生質變:從一套貸款流程,變成一個可以拼裝的 API 系統。
首圖連結:https://finledger.com/wp-content/uploads/sites/5/2021/04/powerpay-log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