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cover more from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 MarkReadFintech
又到了2023的尾聲,也替努力近一年的自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吧!隨著行動支付盛行,許多國家也漸漸習慣非現金交易,出國常常只要一卡在手,搭配少量當地現金,就能輕鬆無摩擦的消費~這次整理了日本、韓國、泰國、美國、瑞典的常見支付方式,也整理日韓最即時優惠的海外信用卡消費回饋資訊,讓你出國吃喝玩樂時還能享高額現金回饋!心動的話快點進文章看看吧~
臺灣人去日本
日本旅行新手友善,台灣人去日本觀光 90 天內免簽證,日本的觀光折扣活動也陸續啟動,對日本觀光有重要貢獻的台灣人來說,有一張高回饋的信用卡是再基本不過的事了!JCB發行的信用卡讓台灣人去日本普遍享有高額回饋,選擇時可以考量海外跟國內的回饋,挑選適合自己的卡片!
日本從2010年以政策陸續推廣行動支付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直到2020年代開始結果,無現金交易比例在2021年到32.5%,第一次突破30% 大關,以IC 卡電子錢包跟Qr Code 支付為主。2022年PayPay 整合Line Pay 成為用戶數最多的Qr Code 行動支付服務,第二為樂天Pay。
1、信用卡
日本大部分商店都有Visa/Master Card信用卡支付,可以直接以台灣的信用卡支付。雖然會有匯率轉換手續費跟國外消費手續費,但在整體支付來說還是十分方便!(不少超商也能提供從信用卡取出現金的功能,但還是會有一筆手續費喔!)
旅日信用卡高回饋推薦:
2、台灣悠遊卡
從2022年七月開始,悠遊卡與日本琉球銀行合作,成為台灣首家可以跨境消費的儲值卡,只要年滿20歲以上的實名制悠遊卡,包含一般悠遊卡、悠遊聯名卡、悠遊金融卡等皆可使用。可在日本合作店家消費,以新台幣結算,省去換匯跟手續費的麻煩。主要使用地區在沖繩,可以攜帶一張悠遊卡小額消費。
3、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商家有支援就可以使用。可以智慧型手機會手錶靠近終端機,無線感應付款很方便。
下述4跟5一起介紹。台灣常見IC卡是一卡通跟悠遊卡,日本就是Suica 跟 PASMO,有分普通版跟遊客版,下方介紹的都是遊客版。目前Suica 和 PASMO 已完全互通,能刷 Suica的地方 PASMO 也能用,反之亦然。可根據所在地決定要買哪張卡,如果在JR車站,可以買Suica 卡,如果在地鐵、私鐵,就買 PASMO。
4、Welcome Suica 卡(旅客西瓜卡)
2019年開放給外國旅客使用的拋棄式儲值卡,外國旅客可以在成田機場、羽田機場、東京主要車站的服務窗口或專用售票機購買(市區目前沒販售,記得先在機場購買好)。從購卡日的28天內使用,但餘額不會退還。
功能類似悠遊卡,可以搭電車、巴士、購物皆可。可使用地區包含整個東京圈內的交通工具、仙台、新瀉地區、北海道、東海、西日本、九州的部分地區使用。
(註:跟普通西瓜卡的差異是不含500日圓押金跟有效28天。)
5、PASMO PASSPORT (旅客PASMO 卡)
也是2019年開始販售的外國觀光客專用拋棄式儲值卡,效期 28 天,且餘額無法退還。可在東京地鐵、都營地鐵、京成電鐵、京急電鐵、東急電鐵的指定窗口購買,售價2,000日圓(包含500日圓手續費,實際可用金額為1,500日圓)。
(註:跟普通PASMO卡的差異是普通版500日圓的押金會退還跟非限制28天。)
補充1、PayPay
是日本常見的電子支付,2018年由 Yahoo!和Softbank合作推出,要AA分餐錢時也很方便。目前全國有多達32,000 家商家接受 PayPay 支付。要注意的是開通 PayPay 需要有日本手機號碼,遊客使用不便。
若計劃在日本待一陣子可考慮開通使用。信用卡目前只綁定日本銀行帳戶或是 VISA、Mastercaed跟Yahoo的信用卡,台灣信用卡還不能使用(沒有銀行帳戶也可用 711 ATM 現金儲值,讓剛來日本的外國人也能馬上使用)。
更新:2023年10月起,即將跟Paypay合作的台灣電子支付有「街口支付」 、「全支付」和「玉山錢包」。三家用戶只要出發前完成綁定,到日本旅行即可掃 Paypay 的 QRCode,再用街口、全支付或玉山錢包的App付款。靠著「HIVEX跨境支付合作平台」,非信用卡交易因此不用支付1.5%跨國交易手續費。(要注意網路連線跟帳戶餘額,以免無法扣款喔~也建議大額扣款可用回饋高的信用卡,其他小額再考慮用現金或行動支付~)
補充2、LINE Pay 無法支付
非日本的Line帳號,開通LINE Pay後也無法在日本使用。
在日本以外的國家,若店家支援,LINE Pay 會透過綁定的信用卡/簽帳金融卡付款,系統會依手機位置資訊辨識所在國家,自動更換成該國家可接受的條碼格式,但無法使用LINE POINTS點數或優惠券折抵消費金額。
在2022年 Pay Pay 整合Line Pay,2023年Q3 財報顯示,用戶超過 5500 萬人,等於日本人口當中每 2.3人就有 1 人、每1.7個有智慧型手機的日本人就有 1 人在用 PayPay,是日本用戶數最多的QrCode行動支付,再來是樂天Pay。
臺灣人去韓國
韓國疫情後使用現金頻率不高,除了一些傳統夜市會使用到現金,基本上餐廳、交通、住宿都可接受信用卡結帳,有些店家可接受手機直接轉帳。考量匯率問題通常建議以現金回饋卡直接以卡消費,省去當地換匯麻煩。目前當地Samsung Pay、Kakao Pay、Naver Pay很發達,但都需要在銀行帳戶對遊客來說非主要需求,以下介紹幾種短期旅行可用的非現金支付方式。
1、信用卡
韓國刷卡普及率高,加上網路刷卡的匯率比現金匯率好更多,因此來韓國多建議使用信用卡,並以「當地貨幣」結帳。
旅韓信用卡高回饋推薦:
2、WOWPASS 卡-交通卡
針對外國旅客的現金儲值卡跟交通卡,搭配「WOWPASS :一卡在手暢遊韓國」App 使用。最大優點是可以直接存「台幣」換「韓元」,匯率比去明洞台幣換韓元好,也可提領部分現金(手續費為1000韓元)。一個護照可以辦一張卡,使用時間為六年。卡片註冊費用為5000韓元,全韓國共有70多家儲值機器,在主要地鐵站或飯店皆可看到無人換錢機的蹤跡,可開卡跟儲值,也支援繁體中文。開卡後到地鐵站或便利商店儲值即可。有現金回饋。
更新1:於APP輸入WOWPASS優惠碼 BHXA4KS7 可享外幣儲值回饋金0.5%,優惠限時至2023.12.31。
更新2:2023年三月在仁川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也有機台了,之前只有金浦機場有。雖仁川機場機台還無法提領現金,但可以先儲值到市區再提領即可。
3、Namane 卡-交通卡
Namane 卡是一種儲值型現金卡,可在仁川國際機場、明洞、首爾等各大景點的自動販售機或透過app 購買。最大特色是可以自己設計卡片圖案(7000韓元)變成旅行紀念品~可以用App 看餘額或加值,也可在交通卡和現金卡之間自由轉移資金,自由度大勝!但Namane卡無法在釜山地鐵機器上儲值,且不支援海外帳戶的轉帳,普遍性跟即時性不及Wowpass。機台支援英文和中文版本,適合不方便使用信用卡且有大量韓元現金的遊客。Namane 卡可在全國便利商店加值使用,也可現下刷卡結帳、搭乘交通運輸,但金海輕軌除外。
4、Samsung Pay / Google Pay / Apple Pay
Samsung Pay 只有三星手機才能執行,綁定台灣信用卡,可以消費使用。Samsung Pay 在韓國使用率排名前面,基本上8成店家都支援,感應即刷卡。
Google Pay 用戶可以管理他們的信用卡和金融卡,可用於公共交通卡,或存儲在 Google Pay 中的優惠券、會員卡、登機牌、電影票和其他入場券。
更新:2017年開始蘋果支付試圖進攻韓國,但因為Apple 無法在韓國註冊為電子金融業務營運商而不斷延遲。Apple Pay 2023年3月終於在南韓開放,但 NFC感應支付不流行,目前只有像麥當勞、星巴克、Hi-Mart 等跨國大型加盟店有 NFC 設備(不到10%),所以只有常用三星的MST 感應支付,刷卡也都是讀IC晶片而非感應。
5、Korea Tour Card 韓國旅遊卡-交通卡
是外國遊客專用的旅遊交通卡,一張4000韓元,僅限使用韓幣。能搭乘地鐵、公車、計程車等交通工具。可實體購買也可在網站或App線上購買。若使用App 只能用信用卡加值,實體卡片可韓幣現金加值。可在全國10萬多個T-money 加盟店結帳,貼心的是若想退款也可在便利商店、地鐵站內的T-money 服務中心退費。
補充1、LINE Pay 未來可能開放
LINE Pay 在2021年1月表示和韓國的PAYCO、Naver Pay 合作開啟跨境服務,未來台灣的LINE Pay 用戶到韓國境內的PAYCO 合作店家時可以LINE Pay 付款。PAYCO 則已開放跨境支付,開放韓國人來台消費時以PAYCO 或Naver Pay 付款。目前還沒看到官方消息宣布台灣人可在韓國使用LINE Pay,但可以預見其發展。
補充2、Kakao Pay 咖透Pay
Kakao Pay跟台灣的LINE Pay很像,需要先申請Kakao pay money連結銀行帳戶,目前市占率位居第二。但開通Kakao Pay 對短暫旅遊者可能不太方便,因為必須要有韓國銀行帳戶+韓國電話號碼+Kakao Talk的帳戶,同時語言只部分支援英文,比較適合長期旅行韓國的人。
臺灣人去泰國
想去泰國的朋友們看過來~!從11月10日起到隔年5月10日,只要持台灣護照入境泰國,就可免簽證停留30天!泰國物美價廉,六天五夜兩萬元有找,趁著11到隔年2月是泰國旅行的旺季,還不快把握機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目前泰國當地流行的支付方式為Mastercard、Visa、UnionPay(世界最大銀行卡)、JCB、PromptPay(泰國網銀),整體而言習慣刷卡付費,手機支付慢慢興盛,Line Pay 對台灣旅客較方便。
1、信用卡
如其他國家,提供跨境支付的信用卡皆可在泰國使用。搭地鐵可直接刷Visa 卡。若要用Grab 叫車、外送,有信用卡都可使用。
2023 推薦信用卡:中國信託 Line Pay 信用卡、國泰Cube 卡、中國信託 商旅鈦金卡、星展eco 永續卡對短期旅行的海外消費都很友善。
2、LINE Pay
LINE Pay 在台灣跟曼谷之間已經互通,也能直接綁定Line Pay 搭 BTS。季得要用台灣的LINE Pay 選擇泰國地區,讓條碼切換成泰國地區,才能成功付款。只要有支援LINE Pay 付款的店家(飲料、小吃店)都可。
3、Google wallet
就在2022年 11月15日,google 電子錢包正式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推出,目前泰國的google 電子錢包只支援Visa 和Mastercard 還有當地兩家銀行,所以只要使用的台灣信用卡支援跨境支付即可使用。目前僅適用於Android 還不適用於iPhone。值得一提的是泰國的7-11不接受民眾較習慣的qrcode 付款方式,國人通常在7-11使用 True Money Wallet(需有當地銀行卡),如今開放google 電子錢包後外國人也可使用了。
5、Samsung Pay
在泰國Samsung Pay 綁定台灣信用卡也可以跨境消費。開始在泰國執行後泰國的百貨公司跟上店已陸續支持,一個帳號最多可以增添10張支付卡。
6、Hami Pay
Hami Pay 綁定信用卡,感應支付原則可以,但條碼支付不支援。信用卡感應支付可以於國外使用,而掃碼為台灣服務無法於國外使用。
補充:Apple pay 尚未支援
目前apple pay 尚未開放在泰國使用。目前東南亞開放apple pay的只有新加坡、越南跟馬來西亞。google 電子錢包開放或許會刺激蘋果的回應。
臺灣人去美國
美國的信用卡十分普遍,處處皆能刷卡。也因為信用卡太方便讓行動支付普及率不高。疫情期間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雖有增加,但主要動機是因為疫情而非蘋果或Google,且整個美國的行動支付生態系不夠協調,整體行動支付不如北歐或中國普遍。
(參考文章:美國行動支付,為什麼不如中國普遍?|天下雜誌)
1、信用卡
美國是信用卡支付十分普及的國家,找好優惠不錯的台灣信用卡即可跨境消費。若要新辦信用卡,短期旅美常見新手信用卡推薦是台新FlyGo卡、台新玫瑰Giving 卡、聯邦賴點卡等,皆有達3% 海外回饋。
2、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商家有支援就可以使用,目前90% 的美國零售商有支援Apple pay,所以使用Apple pay 會相對方便一點。
臺灣人去瑞典
北歐如瑞典、挪威的無現金支付已十分普及,數字支付系統完善,超過90%的交易已不需要現金。但在南歐一些國家如義大利,現金仍是最普遍的支付方式。
1、信用卡
瑞典身為非現金支付普及的地方,在瑞典幾乎大小交易皆可透過信用卡付錢,到教堂也可以用信用卡輸入想捐款的金額。只要以臺灣信用卡也可消費。
但要注意的是歐洲的信用卡有PIN code,建議出國前先詢問發卡銀行,大部分是等同於預借現金密碼,若是沒有設定,無論自助或人工刷卡,常需要出示護照跟簽名,確實會有點不方便。
2、Apple Pay / Samsung Pay / Google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商家有支援就可以使用。
補充、Swish
開通Swish 需要瑞典當地的銀行帳戶跟當地身分證字號。Swish 是當地人最常使用的非現金交易平台,瑞典六家銀行皆可使用,使用者不用申請帳戶,下載程式後直接登入自己的銀行帳戶即完成連線。轉帳時只要輸入對方的電話或商店代碼,不用輸入對方的銀行帳號即可轉帳。
外國旅客來臺灣
台灣居民或擁有台灣銀行帳戶的人可以方便享受行動支付帶來的便利,但對於短期遊客或沒有台灣銀行帳戶的人來說,幾乎不能夠使用行動支付,LINE Pay、Taiwan Pay、街口支付、悠遊付皆須綁定台灣信用卡或銀行帳戶才可開通。至於信用卡,雖可開放給外國人使用,但街上接受信用卡的店面太少,因此最後還是回歸現金支付居多。
台灣希望促進觀光,但處理好支付問題之前,還是會造成外國遊客支付上的不便,對於已經習慣行動支付的遊客更是如此。加上台幣並非主流貨幣,外國貨幣可能要先轉換成美金再轉換成台幣,二次匯率之間也會造成損失。
1、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目前台灣有開放這三大支付綁定該國信用卡在台灣消費,但還是要看外國遊客來自哪國以及該國的信用卡是否有跨境支付的權限。
2、信用卡
台灣大多數酒店、超市、連鎖餐廳都接受信用卡,雖然當地的現金交易跟其他第三方支付發達,但對沒有台灣銀行卡的短期遊客不太友善,信用卡交易對外國遊客來說方便許多。但是在夜市或小吃攤,大部分還是只有接受現金。
3、悠遊卡
悠遊卡可以在便利商店或捷運站購買,100元為押金,會再退卡給捷運公司時退還。普通的悠遊卡以現金加值,可用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在便利商店消費。
補充:外國人可否租借Ubike?
自從2019年底youbike啟動實名制悠遊卡註冊帳號,只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即可租借。如果是外地來的遊客沒有悠遊卡,可以到 Youbike 2.0 的App 註冊會員使用單次租車,並填寫電子信箱跟信用卡資訊((VISA、JCB、MASTER),驗證後即可租借。
4、支付寶 接受中國旅客
從2015年開始,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金服與元大、玉山銀行合作,限定只要使用支付寶帳戶的陸客來台,可直接以支付寶帳戶Qrcode 讓店家掃描付款,或是陸客掃描店家的Qrcode 也可。除了台灣之外,支付寶境外支付已擴展的地區包括日本、韓國、香港、澳門、新加坡、澳洲、泰國、歐洲等地。
補充:台灣人去中國也可以使用支付寶 TourPass,在中國境內以支付寶付款。
(參考文章:台灣人也可以使用支付寶搭配信用卡儲值,只是你注意到手續費了嗎? - KK3C狂想曲)
補充1、辦台灣的銀行帳戶需要居留證
補充2、Line Pay、Taiwan Pay、街口支付、悠遊付等台灣常見支付方式只開放綁定台灣的信用卡,對短期旅遊者較不適合。
補充3、2023年11月16日起,韓國旅客來台可透過新韓卡App「Shinhan pLay」在台灣全台的LINE Pay實體商店進行交易。
以上資料蒐集於2023年11月初,但行動支付的權限逐漸開通,若有更新歡迎隨時指正,謝謝!
各國旅遊 Pay?─ 2023版本
感謝 补充 外籍赴台的 說明! (很快要 出發去台灣 了!)
另外,各國 的公共交通卡 哪些有 支持 外國信用卡直接 刷出入站的 值得單獨小節 列出? 比如 高雄捷運早幾年就支持,最近查到 台中捷運 也在 2023開通了信用卡直刷? 讚! 就差台北了
歐洲部分 好像 没提到 英國,其實 英/美/加/澳/紐 這 幾個英語系 國家都與 美國的發展 趨同,直刷信用卡 普及率非常高,都是只需 帶好 信用卡 幾乎不需要現金; 少有例外的地方就是各國 唐人街,里面不管是 台灣人開店、中國人開店、香港人開店 都無不 繼承 華人偏好 現金 收款的傳統,如果要 訪
唐人街 記得帶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