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旅遊 Pay?出國不帶現金?各國行動支付與信用卡回饋大揭密 - 2025年版
2025 年的夏天悄悄來臨,是時候為努力不懈的自己安排一趟療癒系的小旅行了!現在出國越來越方便,隨著行動支付蔚為主流,許多國家早已習慣非現金交易模式,出門只要帶上一張信用卡,加上一點當地現金,就能輕鬆享受零現金的旅遊體驗。這篇文章幫你彙整了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泰國、美國與瑞典的常見支付工具,還有最新的海外信用卡高回饋資訊,讓你在旅途中邊花邊賺,聰明消費每一筆支出!
臺灣人去日本
日本旅行新手友善,台灣人去日本觀光 90 天內免簽證,日本的觀光折扣活動也陸續啟動,對日本觀光有重要貢獻的台灣人來說,有一張高回饋的信用卡是再基本不過的事了!JCB 發行的信用卡讓台灣人去日本普遍享有高額回饋,選擇時可以考量海外跟國內的回饋,挑選適合自己的卡片!
日本從 2010 年以政策陸續推廣行動支付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直到 2020 年代開始結果,無現金交易比例在 2021 年到 32.5%,第一次突破 30% 大關,以 IC 卡電子錢包跟 Qr Code 支付為主。2022年 PayPay 整合 Line Pay 成為用戶數最多的 Qr Code 行動支付服務,第二為樂天 Pay。
1、信用卡
日本大部分商店都有 Visa / Master Card 信用卡支付,可以直接以台灣的信用卡支付。雖然會有匯率轉換手續費跟國外消費手續費,但在整體支付來說還是十分方便!(不少超商也能提供從信用卡取出現金的功能,但還是會有一筆手續費喔!)
2025 旅日信用卡高回饋推薦:
這張圖表整理了五款適合赴日旅遊使用的信用卡,包括玉山熊本熊雙幣卡、富邦J卡、台新玫瑰卡、永豐幣倍卡與聯邦吉鶴卡。各卡在「日本消費回饋」、「其他權益回饋」、「優惠活動」以及「活動時間」上各具特色,例如玉山熊本熊雙幣卡提供高達 8.5% 的優惠,並且在指定通路還享有額外加碼。而永豐幣倍卡甚至有高達 32% 的回饋幅度,是追求極致回饋的旅人不容錯過的選擇。
2、台灣悠遊卡
從 2022 年 7 月開始,悠遊卡與日本琉球銀行合作,成為台灣首家可以跨境消費的儲值卡,只要年滿 20 歲以上的實名制悠遊卡,包含一般悠遊卡、悠遊聯名卡、悠遊金融卡等皆可使用。可在日本合作店家消費,以新台幣結算,省去換匯跟手續費的麻煩。主要使用地區在沖繩,可以攜帶一張悠遊卡小額消費。
3、Apple Pay / Google Pay / Samsung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商家有支援就可以使用。可以智慧型手機會手錶靠近終端機,無線感應付款很方便。
下述 4 跟 5 一起介紹。台灣常見 IC 卡是一卡通跟悠遊卡,日本就是 Suica 跟 PASMO,有分普通版跟遊客版,下方介紹的都是遊客版。目前 Suica 和 PASMO 已完全互通,能刷 Suica 的地方 PASMO 也能用,反之亦然。可根據所在地決定要買哪張卡,如果在 JR 車站,可以買 Suica 卡,如果在地鐵、私鐵,就買 PASMO。
4、Welcome Suica 卡(旅客西瓜卡) / 「Welcome Suica Mobile」app
2019 年開放給外國旅客使用的拋棄式儲值卡,外國旅客可以在成田機場、羽田機場、東京主要車站的服務窗口或專用售票機購買(市區目前沒販售,記得先在機場購買好)。從購卡日的 28 天內使用,但餘額不會退還。
功能類似悠遊卡,可以搭電車、巴士、購物皆可。可使用地區包含整個東京圈內的交通工具、仙台、新瀉地區、北海道、東海、西日本、九州的部分地區使用。
(註:跟普通西瓜卡的差異是不含 500 日圓押金跟有效 28 天。)
而「Welcome Suica Mobile」app 則推薦給 iPhone 用戶下載使用,如果在入境日本之前安裝好,不僅可以提前利用信用卡做加值,還可以購買 JR 東日本地區新幹線的自由席車票,也無須在售票機處排隊購買實體 IC 卡。
5、PASMO PASSPORT (旅客 PASMO 卡)
也是 2019 年開始販售的外國觀光客專用拋棄式儲值卡,效期 28 天,且餘額無法退還。可在東京地鐵、都營地鐵、京成電鐵、京急電鐵、東急電鐵的指定窗口購買,售價 2,000 日圓(包含 500 日圓手續費,實際可用金額為 1,500 日圓)。
(註:跟普通 PASMO 卡的差異是普通版 500 日圓的押金會退還跟非限制 28 天。)
補充1、PayPay
是日本常見的電子支付,2018 年由 Yahoo! 和 Softbank 合作推出,要 AA 分餐錢時也很方便。目前全國有多達 32,000 家商家接受 PayPay 支付。要注意的是開通 PayPay 需要有日本手機號碼,遊客使用不便。
若計劃在日本待一陣子可考慮開通使用。信用卡目前只綁定日本銀行帳戶或是 VISA、Mastercaed 跟 Yahoo 的信用卡,台灣信用卡還不能使用(沒有銀行帳戶也可用 711 ATM 現金儲值,讓剛來日本的外國人也能馬上使用)。
2025 更新:2024 年 11 月一卡通 iPASS Money 也加入與 Paypay 串接,這些支付APP的用戶到日本消費時,無需額外下載或註冊PayPay,只需掃描日本商家的PayPay QR Code即可。
2024 更新:2023 年 10 月起,即將跟 Paypay 合作的台灣電子支付有「街口支付」 、「全支付」和「玉山錢包」。三家用戶只要出發前完成綁定,到日本旅行即可掃 Paypay 的 QRCode,再用街口、全支付或玉山錢包的 App 付款。靠著「HIVEX跨境支付合作平台」,非信用卡交易因此不用支付 1.5% 跨國交易手續費。(要注意網路連線跟帳戶餘額,以免無法扣款喔~也建議大額扣款可用回饋高的信用卡,其他小額再考慮用現金或行動支付~)
補充2、LINE Pay 無法支付
非日本的 Line 帳號,開通 LINE Pay 後也無法在日本使用。
在日本以外的國家,若店家支援, LINE Pay 會透過綁定的信用卡 / 簽帳金融卡付款,系統會依手機位置資訊辨識所在國家,自動更換成該國家可接受的條碼格式,但無法使用 LINE POINTS 點數或優惠券折抵消費金額。
在 2022 年 Pay Pay 整合 Line Pay,2023 年 Q3 財報顯示,用戶超過 5500 萬人,等於日本人口當中每 2.3 人就有 1 人、每 1.7 個有智慧型手機的日本人就有 1 人在用 PayPay ,是日本用戶數最多的 QrCode 行動支付,再來是樂天 Pay。
日本 LINE Yahoo 與 LINE Pay 在 2024 年 6 月 13 日宣布,日本國內使用的 LINE Pay 將在 2025 年 4 月 30 日之前逐步暫停服務。目前日本當地人最常用的 PayPay,但事實上,日本 LINE Pay 和 PayPay 同為軟銀集團旗下行動支付品牌,日本 LINE Pay 表示,服務結束後仍希望繼續使用行動支付功能的用戶,可以把在 LINE Pay 的餘額轉移至 PayPay,至於不願意轉移餘額的用戶,在 LINE Pay 服務結束後,所有餘額將退還給用戶。
臺灣人去韓國
韓國在疫情後使用現金頻率不高,除了一些傳統夜市會使用到現金,基本上餐廳、交通、住宿都可接受信用卡結帳,有些店家可接受手機直接轉帳。考量匯率問題通常建議以現金回饋卡直接以卡消費,省去當地換匯麻煩。目前當地 Samsung Pay、Kakao Pay、Naver Pay 很發達,但都需要在銀行帳戶對遊客來說非主要需求,以下介紹幾種短期旅行可用的非現金支付方式。
1、信用卡
韓國刷卡普及率高,加上網路刷卡的匯率比現金匯率好更多,因此來韓國多建議使用信用卡,並以「當地貨幣」結帳。
2025 旅韓信用卡推薦:
在韓國消費回饋上,永豐幣倍卡提供最多 7% 回饋,星展 eco 卡則在多國地區消費皆會自動加碼。各卡針對回饋上限、消費條件與活動截止時間皆有詳細說明,方便赴韓旅客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卡片。
2、WOWPASS 卡-交通卡
針對外國旅客的現金儲值卡跟交通卡,搭配「WOWPASS :一卡在手暢遊韓國」App 使用。最大優點是可以直接存「台幣」換「韓元」,匯率比去明洞台幣換韓元好,也可提領部分現金(手續費為 1000 韓元)。一個護照可以辦一張卡,使用時間為六年。卡片註冊費用為 5000 韓元,全韓國共有 70 多家儲值機器,在主要地鐵站或飯店皆可看到無人換錢機的蹤跡,可開卡跟儲值,也支援繁體中文。開卡後到地鐵站或便利商店儲值即可。有現金回饋。
2025 更新:提前於 App 登記輸入優惠碼「3V8W8NWR」,這樣之後每一次「以外幣儲值」時都可以享有 0.5 % 的現金回饋優惠!活動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為止。
2024 更新 1:手續費從原來的 1000 韓元下調至 500 韓元,且允許一個護照最多辦理兩張卡,方便家庭或團體旅遊時使用。卡片有效期也從六年延長至十年。
2024 更新 2:仁川機場增加更多的機台數量,新增了在釜山金海國際機場和濟州國際機場的機台,自 2023 年 12 月底起,WOWPASS 已開過卡的用戶,可在 App 裡選擇信用卡或提款卡進行加值,提供旅客更方便地現金提領和儲值。
3、Namane 卡-交通卡
Namane 卡是一種儲值型現金卡,可在仁川國際機場、明洞、首爾等各大景點的自動販售機或透過 App 購買。最大特色是可以自己設計卡片圖案(7000 韓元)變成旅行紀念品~可以用 App 看餘額或加值,也可在交通卡和現金卡之間自由轉移資金,自由度大勝!但 Namane 卡無法在釜山地鐵機器上儲值,且不支援海外帳戶的轉帳,普遍性跟即時性不及 Wowpass。機台支援英文和中文版本,適合不方便使用信用卡且有大量韓元現金的遊客。Namane 卡可在全國便利商店加值使用,也可現下刷卡結帳、搭乘交通運輸,但金海輕軌除外。
2024 更新:Namane 現在即使沒有韓國帳戶也可以轉帳
4、Samsung Pay / Google Pay / Apple Pay
Samsung Pay 只有三星手機才能執行,綁定台灣信用卡,可以消費使用。Samsung Pay 在韓國使用率排名前面,基本上 8 成店家都支援,感應即刷卡。
Google Pay 用戶可以管理他們的信用卡和金融卡,可用於公共交通卡,或存儲在 Google Pay 中的優惠券、會員卡、登機牌、電影票和其他入場券。
更新:2017 年開始蘋果支付試圖進攻韓國,但因為 Apple 無法在韓國註冊為電子金融業務營運商而不斷延遲。Apple Pay 2023 年 3 月終於在南韓開放,但 NFC 感應支付不流行,目前只有像麥當勞、星巴克、Hi-Mart 等跨國大型加盟店有 NFC 設備(不到 10%),所以只有常用三星的 MST 感應支付,刷卡也都是讀 IC 晶片而非感應。
5、Korea Tour Card 韓國旅遊卡-交通卡
是外國遊客專用的旅遊交通卡,一張 4000 韓元,僅限使用韓幣。能搭乘地鐵、公車、計程車等交通工具。可實體購買也可在網站或 App 線上購買。若使用 App 只能用信用卡加值,實體卡片可韓幣現金加值。可在全國 10 萬多個 T-money 加盟店結帳,貼心的是若想退款也可在便利商店、地鐵站內的 T-money 服務中心退費。
補充1、Kakao Pay 咖透Pay
Kakao Pay 跟台灣的 LINE Pay 很像,需要先申請 Kakao pay money 連結銀行帳戶,目前市占率位居第二。但開通 Kakao Pay 對短暫旅遊者可能不太方便,因為必須要有韓國銀行帳戶+韓國電話號碼+Kakao Talk 的帳戶,同時語言只部分支援英文,比較適合長期旅行韓國的人。
2025 更新:2025 年韓國可以使用的行動支付 app 新增台灣 Pay 和全支付,部分指定商店可使用 LINE Pay。
臺灣人去新加坡
新加坡由於金融業發達,信用卡在當地非常盛行。據統計,新加坡全國流通中的銀行卡約有 770 萬張,信用卡是最受歡迎的支付工具,幾乎所有大型商場、餐廳、景點都接受 Visa、Mastercard 刷卡,美國運通和大來卡在高檔酒店或名店也可使用,但普及度略低。
1、信用卡
在新加坡,無論是地鐵、公車、百貨公司、超市、小吃店,甚至是夜市攤位,大多都能接受信用卡與行動支付。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 幾乎無所不通,若有設定 PIN code,連小額交易也能快速完成,對旅客來說使用信用卡相當方便。
2、 Apple Pay / Google Pay / Samsung Pay
新加坡多數商家支援感應式付款,只要手機或智慧型手錶綁定信用卡,即可使用 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消費。外國旅客若有開啟跨境支付功能,綁定信用卡即可直接使用,不需要額外設定。
3、EZ-Link 卡 / NETS FlashPay 卡
這兩種是最常見的新加坡儲值卡,可用於搭乘地鐵、公車與小額支付(如便利商店、連鎖餐飲)。外國旅客可在機場、捷運站或 7-11 購買 EZ-Link 卡,使用現金加值即可。NETS FlashPay 的使用場景也很廣泛,但有些販售通路僅限當地發卡。
補充、 PayNow
PayNow 是新加坡金管局(MAS)推動的即時轉帳平台,只需輸入對方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NRIC / FIN)或公司註冊編號(UEN)即可完成轉帳,無須提供繁複的銀行帳號資訊。這項服務支援新加坡所有主要銀行,但需有當地銀行帳戶與新加坡手機號碼才能開通,故外國短期旅客無法使用。PayNow 通常用於 P2P 轉帳、小額支付、繳費與電商交易,幾乎取代傳統的網銀轉帳。
臺灣人去香港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非現金支付的普及上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科技,既有悠久的八達通使用習慣,也積極引進手機支付方式。
1、信用卡與 NFC 支付
香港多數大型商場、連鎖超市與餐廳皆可使用信用卡付款(VISA、MasterCard、UnionPay 等皆可),但部分小型商店或街邊小販仍偏好現金交易,建議仍備妥少量港幣。NFC 行動支付如 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使用率逐漸提升,只要手機綁定的信用卡有跨境支付功能即可。
2、AlipayHK / WeChat Pay HK
針對中國遊客,AlipayHK 與 WeChat Pay HK 早已打通系統,在香港眾多零售、餐飲與觀光景點皆可使用。即使是外國旅客,若本身已有中國版支付寶帳戶,經身份驗證與綁卡後即可在香港消費,無需額外設定。部分店家提供掃碼雙向支付(旅客掃描店家 QR Code 或出示自己的 QR Code 皆可)。
香港本地版本 AlipayHK 可與香港本地銀行帳戶綁定,服務對象為當地居民,但 Alipay 境外版本亦有旅客模式(TourPass)可於特定地區使用,詳情需依支付寶公告為準。
3、八達通卡 (Octopus Card)
八達通(Octopus Card)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儲值卡,可用於搭乘地鐵、公車、輕軌、渡輪,並可在便利商店、速食店、連鎖書店、超市與部分餐廳使用。旅客可在地鐵站或便利商店購買八達通卡,卡片內含押金 HKD 50。加值方式為現金或下載八達通旅客版 App 即可使用線上刷卡儲值,亦有部分加值機支援信用卡加值服務,退卡時如無損壞可退還押金與餘額。亦可申請「遊客八達通」,包含交通優惠與旅遊折扣。
補充:部分商店已支援「八達通手機版」,可綁定 Apple Wallet 或 Samsung Pay,若手機支援 NFC 且地區設定為香港,即可直接刷手機進出站與消費。
臺灣人去泰國
想去泰國的朋友們看過來~!目前泰國當地流行的支付方式為 Mastercard、Visa、UnionPay(世界最大銀行卡)、JCB、PromptPay(泰國網銀),整體而言習慣刷卡付費,但手機支付正興起,Line Pay 對台灣旅客較方便。
1、信用卡
如其他國家,提供跨境支付的信用卡皆可在泰國使用。搭地鐵可直接刷 Visa 卡。若要用 Grab 叫車、外送,有信用卡都可使用。
2025 旅泰信用卡推薦:
針對前往泰國的旅客,這張圖推薦了四款回饋優惠卡別,包括星展 eco 永續卡、遠東商銀樂家+卡、台北富邦 J 卡以及台新銀行FlyGo 卡。以星展 eco 永續卡為例,其消費享 5% 回饋,搭配行動支付還能再加碼;而遠銀樂家+卡則針對高額消費者提供NT$600 刷卡金與旅遊平安險等額外保障。富邦 J 卡與 FlyGo 卡皆提供最高 8% 的主題加碼,非常適合注重百貨、機場或旅遊通路消費回饋的用戶。
2、LINE Pay
LINE Pay 在台灣跟曼谷之間已經互通,也能直接綁定 Line Pay 搭 BTS ,但僅限於 BTS,不適用於 MRT 地鐵或其他交通工具。記得要用台灣的 LINE Pay 選擇泰國地區,讓條碼切換成泰國地區,才能成功付款。只要有支援 LINE Pay 付款的店家(飲料、小吃店)都可。
3、Google Pay 、 Google wallet
就在 2022 年 11 月 15 日,Google 電子錢包正式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推出,目前泰國的 Google 電子錢包只支援 Visa 和Mastercard 還有當地兩家銀行,所以只要使用的台灣信用卡支援跨境支付即可使用。目前僅適用於 Android 還不適用於 iPhone。值得一提的是泰國的 7-11 不接受民眾較習慣的 QR code 付款方式,國人通常在 7-11 使用 True Money Wallet(需有當地銀行卡),如今開放 Google 電子錢包後外國人也可使用了。
5、Samsung Pay
在泰國 Samsung Pay 綁定台灣信用卡也可以跨境消費。開始在泰國執行後泰國的百貨公司跟上店已陸續支持,一個帳號最多可以增添 10 張支付卡。
6、Hami Pay
Hami Pay 綁定信用卡,感應支付原則可以,但條碼支付不支援。信用卡感應支付可以於國外使用,而掃碼為台灣服務無法於國外使用。
補充:Apple pay 尚未支援
目前 Apple pay 尚未開放在泰國使用。目前東南亞開放 Apple pay 的只有新加坡、越南跟馬來西亞。Google 電子錢包開放或許會刺激 Apple 的回應。
2025 更新:Apple Pay 雖未正式開放泰國,但許多網友分享在 7-11 超商可使用 Apple Pay,有最低消費門檻 200 泰銖,且並非所有店家都支援。
臺灣人去美國
美國的信用卡十分普遍,處處皆能刷卡。也因為信用卡太方便使得行動支付普及率不高。疫情期間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雖有增加,但主要動機是因為疫情使然而非 Apple 或 Google,且整個美國的行動支付生態系不夠協調,整體行動支付不如北歐或中國普遍。
(參考文章:美國行動支付,為什麼不如中國普遍?|天下雜誌)
2024 年用星展 eco 永續卡回饋的活動,美洲/新加坡/日本/韓國/歐洲等海外國家最高回饋 5%,但每期帳單回饋上限 1,000 點。
1、信用卡
美國是信用卡支付十分普及的國家,找好優惠不錯的台灣信用卡即可跨境消費。若要新辦信用卡,短期旅美常見新手信用卡推薦是台新 FlyGo 卡、台新玫瑰 Giving 卡、聯邦賴點卡等,皆有達 3% 海外回饋。
2、Apple pay / Samsung Pay / Google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商家有支援就可以使用,目前 90% 的美國零售商有支援 Apple pay,所以使用 Apple pay 會相對方便一點。
臺灣人去瑞典
北歐如瑞典、挪威的無現金支付已十分普及,數字支付系統完善,超過 90% 的交易已不需要現金。但在南歐一些國家如義大利,現金仍是最普遍的支付方式。
1、信用卡
瑞典身為非現金支付普及的地方,在瑞典幾乎大小交易皆可透過信用卡付錢,到教堂也可以用信用卡輸入想捐款的金額。只要以臺灣信用卡也可消費。
但要注意的是歐洲的信用卡有 PIN code,建議出國前先詢問發卡銀行,大部分是等同於預借現金密碼,若是沒有設定,無論自助或人工刷卡,常需要出示護照跟簽名,確實會有點不方便。
2、Apple Pay / Samsung Pay / Google Pay
只要綁定信用卡,商家有支援就可以使用。
補充、Swish
開通 Swish 需要瑞典當地的銀行帳戶跟當地身分證字號。Swish 是當地人最常使用的非現金交易平台,瑞典六家銀行皆可使用,使用者不用申請帳戶,下載程式後直接登入自己的銀行帳戶即完成連線。轉帳時只要輸入對方的電話或商店代碼,不用輸入對方的銀行帳號即可轉帳。
外國旅客來臺灣
台灣居民或擁有台灣銀行帳戶的人可以方便享受行動支付帶來的便利,但對於短期遊客或沒有台灣銀行帳戶的人來說,幾乎不能夠使用行動支付,LINE Pay、Taiwan Pay、街口支付、悠遊付皆須綁定台灣信用卡或銀行帳戶才可開通。至於信用卡,雖可開放給外國人使用,但街上接受信用卡的店面太少,因此最後還是回歸現金支付居多。
台灣希望促進觀光,但處理好支付問題之前,還是會造成外國遊客支付上的不便,對於已經習慣行動支付的遊客更是如此。加上台幣並非主流貨幣,外國貨幣可能要先轉換成美金再轉換成台幣,二次匯率之間也會造成損失。
1、Apple pay / Google pay / Samsung pay
目前台灣有開放這三大支付綁定該國信用卡在台灣消費,但還是要看外國遊客來自哪國以及該國的信用卡是否有跨境支付的權限。
2、信用卡
台灣大多數酒店、超市、連鎖餐廳都接受信用卡,雖然當地的現金交易跟其他第三方支付發達,但對沒有台灣銀行卡的短期遊客不太友善,信用卡交易對外國遊客來說方便許多。但是在夜市或小吃攤,大部分還是只有接受現金。
3、悠遊卡
悠遊卡可以在便利商店或捷運站購買,100 元為押金,會再退卡給捷運公司時退還。普通的悠遊卡以現金加值,可用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在便利商店消費。
補充:外國人可否租借 Ubike?
自從 2019 年底 Youbike 啟動實名制悠遊卡註冊帳號,只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即可租借。如果是外地來的遊客沒有悠遊卡,可以到 Youbike 2.0 的 App 註冊會員使用單次租車,並填寫電子信箱跟信用卡資訊(VISA、JCB、MASTER),驗證後即可租借。
4、支付寶接受中國旅客
從 2015 年開始,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金服與元大、玉山銀行合作,限定只要使用支付寶帳戶的陸客來台,可直接以支付寶帳戶 QR code 讓店家掃描付款,或是陸客掃描店家的 QR code 也可。除了台灣之外,支付寶境外支付已擴展的地區包括日本、韓國、香港、澳門、新加坡、澳洲、泰國、歐洲等地。
補充:台灣人去中國也可以使用支付寶 TourPass,在中國境內以支付寶付款。
(參考文章:台灣人也可以使用支付寶搭配信用卡儲值,只是你注意到手續費了嗎? - KK3C狂想曲)
補充1、辦台灣的銀行帳戶需要居留證
補充2、Line Pay、Taiwan Pay、街口支付、悠遊付等台灣常見支付方式只開放綁定台灣的信用卡,對短期旅遊者較不適合。
補充3、2023 年 11 月 16 日起,韓國旅客來台可透過新韓卡 App「Shinhan pLay」在台灣全台的 LINE Pay 實體商店進行交易。
以上資料蒐集於 2025年 4月初,但行動支付的權限逐漸開通,若有更新歡迎隨時指正,謝謝!
感謝 补充 外籍赴台的 說明! (很快要 出發去台灣 了!)
另外,各國 的公共交通卡 哪些有 支持 外國信用卡直接 刷出入站的 值得單獨小節 列出? 比如 高雄捷運早幾年就支持,最近查到 台中捷運 也在 2023開通了信用卡直刷? 讚! 就差台北了
歐洲部分 好像 没提到 英國,其實 英/美/加/澳/紐 這 幾個英語系 國家都與 美國的發展 趨同,直刷信用卡 普及率非常高,都是只需 帶好 信用卡 幾乎不需要現金; 少有例外的地方就是各國 唐人街,里面不管是 台灣人開店、中國人開店、香港人開店 都無不 繼承 華人偏好 現金 收款的傳統,如果要 訪
唐人街 記得帶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