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從MetaMask發行穩定幣談起
2025年8月,當全球最大的自託管加密錢包MetaMask宣布推出自有穩定幣mUSD時,業界最驚訝的不是MetaMask終於進入穩定幣市場,而是他們能在短短數週內完成這項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複雜工程。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背後的關鍵推手正是Bridge,一家專注於穩定幣基礎設施的金融科技公司。
對於擁有數百萬用戶的MetaMask來說,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錢包的用戶體驗和安全性,而非處理穩定幣發行的種種技術與合規挑戰。選擇Bridge作為技術夥伴,不僅大幅縮短了開發時程,更確保了mUSD從第一天起就具備完整的合規性與專業的儲備管理。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一個重要趨勢:即使是Web3領域的巨頭,在面對穩定幣發行的複雜性時,也需要專業的基礎設施支援。
穩定幣發行看似簡單,創建一個與美元掛鉤的數位貨幣,但實際執行卻涉及諸多挑戰:如何管理數十億美元的儲備資產?如何確保符合各國不斷演變的監管要求?如何處理跨鏈互操作性?如何建立可靠的鑄造與贖回機制?這些問題的答案,正是Bridge存在的價值所在。作為穩定幣基礎設施的專業提供商,Bridge正在扮演著類似於「賣鏟子給淘金者」的角色,為整個產業提供必要的工具與服務。
二、Bridge公司深度剖析
公司定位與願景
Bridge的定位十分明確: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區塊鏈世界的橋樑,透過提供「穩定幣即服務」(Stablecoin-as-a-Service)的解決方案,讓任何企業都能輕鬆運用穩定幣的優勢。這個定位反映了創辦人對市場的深刻洞察——穩定幣的普及不應該被技術門檻所阻礙。
2022年,前Coinbase和Square的資深員工Zach Abrams與Sean Yu共同創立了Bridge。兩位創辦人都在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經驗,他們意識到穩定幣雖然具有巨大潛力,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要自行開發相關基礎設施不僅耗時費力,更面臨著合規與技術的雙重挑戰。Bridge的願景就是要消除這些障礙,讓穩定幣的使用就像調用API一樣簡單。
發展歷程與重要里程碑
Bridge的成長速度令人矚目。成立僅兩年多,公司就完成了多輪融資,累計募集5,80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知名的矽谷風險投資機構。2024年,Bridge的A輪估值約為2億美元,展現了市場對其商業模式的認可。
2024年10月,全球支付巨頭Stripe宣布以11億美元收購Bridge,這不僅是Stripe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更是整個加密產業史上金額最高的收購交易之一。這筆交易的戰略意義遠超過其財務價值,它標誌著主流金融科技公司正式認可穩定幣作為下一代支付基礎設施的地位。
Stripe執行長Patrick Collison在收購後表示,Bridge的成長速度超乎預期,並預測「未來每個以程式化方式移轉資金的公司都將需要一個穩定幣策略」。這項收購讓Bridge從一家新創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支付處理商之一的核心部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資源與市場觸及能力。
核心團隊與技術DNA
Bridge的團隊組成反映了其跨界融合的特質。技術團隊不僅包含了來自Coinbase、Square等加密原生企業的工程師,也吸納了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合規與風控專家。這種多元背景使Bridge能夠在保持創新速度的同時,確保產品符合嚴格的監管標準。
公司的技術理念可以用「簡潔但不簡單」來形容。表面上,Bridge提供的是簡單易用的API接口;但在背後,是複雜的多鏈整合、智能路由、風險管理和合規監控系統。這種將複雜性封裝起來的能力,正是Bridge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三、核心產品與技術架構
穩定幣發行平台(Issuance):以MetaMask案例貫穿
Bridge的穩定幣發行服務是其最具創新性的產品之一。透過Issuance API,任何企業都可以在幾分鐘內發行自己品牌的穩定幣,而無需從零開始建構整套基礎設施。MetaMask的mUSD正是這項服務威力的最佳展示。
在傳統模式下,發行穩定幣需要處理眾多技術和營運挑戰:建立智能合約、管理儲備資產、處理鑄造與銷毀流程、確保合規性、提供審計報告等。MetaMask若要自行開發這些功能,保守估計需要12-18個月的時間,還需要組建專門團隊。但透過Bridge的白標發行服務,整個過程縮短到了數週。
Bridge在mUSD專案中扮演了多重角色。首先,它提供了完整的發行基礎設施,包括與區塊鏈的技術整合;其次,Bridge負責管理mUSD的美元儲備資產,這些資產被投資於美國國庫券等低風險工具,產生約3-4%的年化收益;第三,Bridge處理所有合規相關事宜,確保mUSD符合各地監管要求;最後,Bridge還提供了持續的營運支援,包括每季度的透明度報告和第三方審計。
這種模式的巧妙之處在於利益共享機制。儲備資產產生的收益會在Bridge和發行方(如MetaMask)之間分配,創造了雙贏局面。對MetaMask而言,不僅獲得了穩定幣發行能力,還能從儲備金中獲得額外收入;對Bridge而言,則建立了可持續的營收模式。
支付編排系統(Orchestration)
Bridge的Orchestration API是另一項核心服務,它實現了「一個API,連接全球」的承諾。透過這個統一接口,開發者可以在80多個市場中無縫移動資金,支援傳統銀行轉帳、行動支付和數位錢包之間的互通。
這項服務的技術架構相當精妙。當一筆交易請求進入Bridge系統時,智能路由引擎會自動選擇最優路徑——可能是直接的區塊鏈轉帳、透過合作銀行的法幣軌道,或是混合式路徑。整個過程對開發者完全透明,他們只需要調用簡單的API,而無需了解底層的複雜邏輯。
以一個實際案例說明:當美國企業需要向菲律賓的自由工作者支付薪資時,傳統方式可能需要3-5天的電匯時間,手續費高達50美元。透過Bridge的Orchestration API,這筆款項可以先轉換為USDC穩定幣,透過區塊鏈即時傳送,然後在菲律賓當地轉換為披索,整個過程在幾分鐘內完成,費用僅為傳統方式的十分之一。
其他關鍵基礎設施
錢包服務(Wallets)是Bridge產品矩陣的重要組成。不同於一般的加密錢包,Bridge提供的是企業級的錢包基礎設施,支援大規模的錢包創建和管理。最重要的是,Bridge採用非託管模式,企業客戶保有私鑰的完全控制權,而Bridge則負責處理Gas費用管理、交易簽名和安全保護等技術細節。
卡片發行服務(Cards)展現了Bridge連接傳統與創新的能力。透過與Visa的戰略合作,Bridge讓開發者能夠透過單一API在多個國家同時發行穩定幣支付卡。持卡人可以使用錢包中的USDC或其他穩定幣餘額,在全球1.5億家Visa商戶進行消費。交易時,Bridge會自動將穩定幣轉換為商家的本地貨幣,實現「表面傳統、底層創新」的無縫體驗。
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則是Bridge所有服務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穩定幣的即時結算優勢與傳統金融的廣泛覆蓋,為企業提供了革命性的國際匯款方案。Starlink在阿根廷的應用就是絕佳範例:透過Bridge的服務,Starlink能夠快速將當地收入轉換為穩定幣並匯回美國總部,避免了阿根廷披索的劇烈貶值風險。
四、生態系統與合作網路
MetaMask案例深度分析
MetaMask與Bridge的合作不僅僅是一個商業交易,更代表了Web3生態系統的成熟演進。在這個三方合作架構中,Bridge負責穩定幣的發行和編排,M0協議提供去中心化的底層基礎設施,而MetaMask則專注於用戶端的整合與體驗優化。
mUSD的技術架構體現了模組化設計的優勢。在鏈上層面,mUSD透過M0協議的智能合約進行鑄造和銷毀,確保了去中心化和透明度;在鏈下層面,Bridge管理著1:1的美元儲備,這些儲備被存放在受監管的託管機構,並投資於美國國庫券等高品質資產。這種混合式架構既保證了區塊鏈的創新優勢,又符合傳統金融的監管要求。
對MetaMask而言,選擇Bridge作為合作夥伴的決定極具戰略意義。MetaMask本可以選擇自行開發或與其他穩定幣發行商合作,但Bridge提供的「基礎設施即服務」模式讓MetaMask能夠保持其核心競爭力,錢包體驗的創新,同時快速進入穩定幣市場。這種專業分工的模式,預示著Web3產業正從「什麼都自己做」走向「專注核心、合作共贏」的成熟階段。
Visa戰略合作:開啟穩定幣支付新紀元
2025年4月,Visa與Bridge宣布的戰略合作關係,標誌著傳統支付巨頭對穩定幣技術的正式認可。這項合作的核心是推出穩定幣支付卡,讓用戶能夠直接使用數位錢包中的穩定幣進行日常消費。
這項服務首先在拉丁美洲市場推出,包括阿根廷、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國家,這個選擇極具戰略眼光。在這些國家,本地貨幣的不穩定性使得美元穩定幣成為理想的價值儲存工具,而傳統銀行服務的覆蓋率不足又為數位金融創造了巨大機會。透過Bridge的技術,當地居民可以持有USDC等穩定幣,並透過Visa卡在任何商戶消費,享受美元的穩定性和數位支付的便利性。
Visa的高層表示,這項合作使穩定幣真正進入日常支付領域。對Visa而言,與Bridge的合作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面對數位貨幣時代的戰略布局。透過Bridge的基礎設施,Visa能夠快速測試和部署穩定幣相關服務,而不需要自行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底層技術。
區域市場的成功案例
Bridge在拉丁美洲市場的成功特別值得關注。除了前述的Starlink案例,Bridge還與多家區域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DolarApp利用Bridge的技術為用戶提供數位美元儲蓄和支付服務;Airtm透過Bridge實現了即時的跨境匯款,服務數百萬需要接收國際付款的自由工作者;墨西哥交易所Bitso則將Bridge作為其穩定幣支付基礎設施,構建連接拉美與美國的新型支付軌道。
這些合作案例揭示了一個重要趨勢:在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基於穩定幣的解決方案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像許多發展中國家直接從功能手機跳到智慧型手機,跳過了固定電話階段一樣,這些地區正在透過穩定幣直接進入數位金融時代,而Bridge正是這個轉變的關鍵推動者。
五、合規框架與信任機制
多層次合規佈局
在穩定幣領域,合規性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建立市場信任的基石。Bridge從創立之初就採取了「合規優先」的策略,這種前瞻性的做法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美國市場,Bridge已註冊為聯邦層級的貨幣服務業者(Money Service Business, MSB),並在大多數州獲得了貨幣轉移執照(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 MTL)。這些執照的取得並非易事,需要滿足嚴格的資本要求、建立完善的反洗錢程序,並接受定期審查。Bridge在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佛羅里達州、伊利諾州等關鍵州份的執照,使其能夠合法地在美國主要市場開展業務。
國際擴張方面,Bridge正積極申請盧森堡的電子貨幣機構(EMI)執照,這將為其打開整個歐盟市場的大門。同時,Bridge已在波蘭完成了虛擬資產服務商(VASP)的註冊,可以服務整個歐洲市場。這種多管齊下的牌照策略,確保Bridge能夠在全球主要市場合法營運。
儲備資產管理的最高標準
穩定幣的信任基礎在於其儲備資產的安全性和透明度。Bridge在這方面採取了業界最高標準的做法。所有透過Bridge發行的穩定幣,包括其協助MetaMask發行的mUSD,都嚴格維持1:1的完全準備金制度。
這些儲備資產的組成極為保守:主要包括短期美國國庫券、隔夜回購協議、貨幣市場基金和現金。這種配置確保了極高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即使在市場劇烈波動時也能保證穩定幣持有者隨時贖回。更重要的是,這些資產由貝萊德(BlackRock)、富達(Fidelity)和Apex等頂級金融機構託管,並存放在破產隔離帳戶中。這意味著即使Bridge或其客戶發生財務危機,這些儲備資產仍然受到保護,不會被債權人追索。
透明度方面,Bridge每季度發布詳細的審計報告,由獨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核。這些報告不僅披露儲備資產的總額,還詳細列出資產類型、託管機構和到期日分布等關鍵信息。這種透明度遠超過許多傳統金融機構,為穩定幣持有者提供了充分的信心保證。
與監管機構的協作態度
不同於某些試圖規避監管的加密企業,Bridge選擇了積極與監管機構合作的道路。公司團隊定期參與監管討論,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標準制定會議,以及對歐盟MiCA法規和美國穩定幣監管法案的意見徵詢。
這種「與監管共建」的態度帶來了明顯的競爭優勢。當許多競爭對手還在為合規問題頭痛時,Bridge已經建立了成熟的合規框架,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監管要求。這不僅降低了監管風險,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機構客戶的信任。對於Stripe、Visa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選擇Bridge作為合作夥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在合規方面的可靠性。
六、商業模式與競爭優勢
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Bridge的商業模式設計精巧,實現了多個收入流的有機結合。首先是API使用費,這是最直接的收入來源。企業客戶根據交易量和API調用次數付費,這種「用多少付多少」的模式降低了客戶的進入門檻,同時確保Bridge的收入隨著客戶業務成長而增長。據估計,Bridge的跨境支付手續費僅為0.5-1%,遠低於傳統支付網路的4-6%,這種價格優勢使其在競爭中極具吸引力。
第二個重要收入來源是準備金利息收益。當前美國國庫券收益率在3-4%左右,對於管理數十億美元儲備的Bridge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更巧妙的是,Bridge將部分收益分享給穩定幣發行方,創造了共贏局面。這種模式不僅為Bridge帶來穩定的收入,還激勵更多企業選擇其發行服務。
卡片業務則開闢了第三條收入管道。作為Visa穩定幣卡計劃的技術提供方和管理者,Bridge能夠參與交換費(Interchange Fee)的分潤。考慮到全球支付卡市場的龐大規模,這個業務線的潛力不可小覷。
明確的市場定位
在競爭激烈的穩定幣基礎設施市場中,Bridge找到了自己的獨特定位。與Circle不同,Bridge不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品牌,而是為其他企業提供發行能力;與傳統支付處理商相比,Bridge提供的是原生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而非簡單的加密貨幣轉換服務。
這種「賦能者」而非「競爭者」的定位,使Bridge能夠與各方建立合作關係。無論是Web3原生企業如MetaMask,還是傳統金融巨頭如Visa,都能放心與Bridge合作,因為它不會成為直接競爭對手。這種中立性是Bridge能夠快速擴張生態系統的關鍵因素。
技術與合規的雙重護城河
Bridge的競爭優勢建立在技術創新和合規能力的雙重基礎上。技術方面,Bridge開發了sophisticated的多鏈整合技術、智能路由算法和風險管理系統。這些技術的開發需要深厚的區塊鏈專業知識和大量的工程投入,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
合規能力則是另一道護城河。Bridge在全球多個司法管轄區的牌照、與監管機構建立的良好關係、以及成熟的合規流程,都需要時間和資源的長期投入。新進入者即使擁有技術能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複製Bridge的合規優勢。
被Stripe收購後,Bridge的護城河進一步加深。Stripe帶來的不僅是資金和客戶資源,還有其在支付處理領域積累的海量數據和風控經驗。Bridge可以利用Stripe的機器學習模型來提升欺詐檢測能力,這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優勢。
七、產業影響與未來展望
推動穩定幣的主流採用
Bridge對穩定幣產業的最大貢獻,在於顯著降低了使用門檻。在Bridge出現之前,企業若要整合穩定幣支付,需要組建專門團隊、投入大量開發資源、處理複雜的合規問題。Bridge將這些挑戰簡化為幾個API調用,使得即使是沒有區塊鏈經驗的傳統企業,也能輕鬆採用穩定幣技術。
這種簡化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穩定幣鏈上交易額達到15.6兆美元,已經與Visa的年交易量相當。Bridge的基礎設施正在加速這個趨勢,讓更多企業和用戶能夠享受穩定幣帶來的好處——更快的結算速度、更低的交易成本、24/7的可用性。
AI時代的支付基礎設施
展望未來,Bridge的技術可能在AI代理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隨著AI代理變得越來越自主,它們需要能夠進行自動化的支付和結算。傳統的支付系統需要人工介入和複雜的帳戶設置,而基於API的穩定幣支付則完美契合AI代理的需求。
想像一個場景:AI助理自動為用戶預訂服務、購買數位商品、或與其他AI代理進行交易。這些交易可能非常頻繁且金額較小,傳統支付系統的高手續費和慢速度會成為瓶頸。Bridge的即時、低成本的穩定幣基礎設施,為這種新型經濟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支付軌道。
新興市場的金融普惠
Bridge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傳統銀行服務覆蓋率低、匯率波動大、跨境匯款成本高昂。Bridge的技術正在為這些地區帶來金融服務的「跨越式發展」。
透過與當地金融科技公司合作,Bridge使得普通民眾能夠持有穩定的數位美元、接收國際匯款、進行線上支付,而無需傳統銀行帳戶。這不僅改善了個人的金融狀況,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小企業可以更容易地參與國際貿易,自由工作者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這些都是Bridge基礎設施帶來的正面影響。
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儘管前景光明,Bridge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的風險因素。各國對穩定幣的監管態度差異很大,且政策仍在快速演變中。Bridge需要持續投入資源來確保合規,並隨時準備應對監管變化。
技術競爭也日趨激烈。除了Circle、Bastion等直接競爭者,傳統金融機構如JPMorgan也在開發自己的數位貨幣解決方案。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發展也可能改變競爭格局。Bridge需要持續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但機遇同樣巨大。隨著穩定幣市場的持續增長、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加速、以及全球對更高效支付系統的需求,Bridge所處的市場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在Stripe的支持下,Bridge有望將其服務推廣到Stripe的數百萬商戶,實現指數級增長。
八、結語
從MetaMask選擇Bridge作為mUSD的發行夥伴,到Visa與其合作推出穩定幣支付卡,再到Stripe以11億美元的高價完成收購,Bridge的發展軌跡清晰地展示了穩定幣基礎設施的巨大價值。在數位金融的新時代,Bridge扮演的角色就像是網路時代的思科(Cisco),雖然終端用戶可能不直接接觸,但它是整個生態系統運轉的關鍵基礎。
Bridge的成功證明了一個重要觀點:在技術革命中,提供基礎設施和工具的企業往往比淘金者更能獲得持續的成功。透過將複雜的區塊鏈技術簡化為易用的API,Bridge不僅加速了穩定幣的普及,更在傳統金融和加密金融之間架起了一座真正的橋樑。
對金融科技產業而言,Bridge的模式提供了重要啟示:成功的創新不一定要顛覆一切,有時候,成為現有系統和新技術之間的連接者,為各方創造價值,可能是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隨著數位經濟的深入發展,像Bridge這樣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將在塑造未來金融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穩定幣不再只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媒介,而是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Bridge作為這個轉變的關鍵推動者,其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無論是企業尋求更高效的支付解決方案,還是投資者尋找下一個增長機會,理解Bridge所代表的趨勢都將是把握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