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賦能傳統金融:日圓穩定幣的完美落地
面對數位金融浪潮,日本率先以監管創新開啟穩定幣時代。其政府 2023 年起開始構築法規框架,隨著 2025 年《支付服務法》修正,成為以法律明確規範、並實際落地發行法幣穩定幣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從三大銀行聯盟到金融新創的鏈上支付生態,日本積極推動 Web3 發展與制度改革,整合數位資產與傳統金融體系。嚴謹監管及創新模式交織下,日圓穩定幣能否重塑跨境支付與企業結算流程,劃下屬於日圓的數位金融新勢力呢?
日圓穩定幣發行:一分鐘速讀
傳統痛點 — 過去跨境支付與企業結算流程高成本、低效率且耗時,傳統金融體系難以承接 Web3 時代對即時性與透明度的要求,限制了日圓在數位經濟中的影響力。
政策啟動 — 2025 年日本政府通過《支付服務法》修正,正式將日圓穩定幣納入法律框架,允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發行,確立了全球首個明確規範法幣穩定幣的主要經濟體地位。
技術核心 — 穩定幣以 1:1 錨定日圓、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價值轉移與結算,並採用如三大銀行聯盟的 Progmat Coin 平臺等基礎設施,將數位資產與傳統金融進行深度整合。
多方效益 — 大幅優化跨境支付與企業結算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為傳統金融注入區塊鏈動能;並透過嚴謹監管與開放創新,為亞洲金融市場創造出屬於日圓的數位金融新勢力。
日圓穩定幣發展戰略背景
日圓穩定幣加速推進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將 Web3 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的背景基礎下。日本政要在 WebX 2025 等峰會上已展現了推動 Web3 發展的強烈意圖,涵蓋從文化產業到稅務改革的全面政策推進。這種頂層設計為日圓穩定幣的制度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與此同時,金融廳(FSA)正在研討修改制度,允許銀行因投資目的取得並保有比特幣等加密資產。FSA 準備推出一套機制,允許銀行能像買賣股票或國債一樣交易加密資產。這項制度變革的意義在於,FSA 不再將加密資產視為單純的投機工具,而是將其整合到傳統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和業務範疇內。
允許銀行持有加密資產不僅提升了加密資產在日本法律體系中的地位,還為穩定幣發行方(即銀行)提供了更全面的數位資產服務能力。這有利於銀行在 Progmat 等平臺上設計多元化的數位金融產品,而不僅僅限於支付功能。這樣的改革體現出 FSA 戰略的整體性轉變,即從單純的監管者轉變為旨在將 Web3 資產「體系化」和「合法化」的「推動者」角色。此外,日本政府高層也在同步推動加密貨幣稅務改革,以創造更有利的經營環境。
日本對穩定幣的法律監管
(一)2023 年修訂《資金結算法》
日本對穩定幣的法律監管相當嚴格且明確,2023 年 6 月修訂生效的《資金結算法》(《資金決済法》)為穩定幣定義了法律框架,這套合規架構被視為全球範例,使日本成為少數對穩定幣明確立法的大型經濟體之一。日本對穩定幣加諸的合規要點包括:
發行主體限制:《資金結算法》規定只有符合資格的機構才能發行穩定幣,舉凡持牌銀行、託管信託公司、或在金融廳註冊的「資金移動業者」等。
資產儲備與兌換義務:法規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必須確保發行的代幣有等值的準備資產作為擔保,並保證持有人可按面值隨時兌回法定貨幣。發行機構也需透過公佈儲備資產明細等方式,確保透明度和信任度。
監管審批與監督:所有穩定幣發行人需定期向金融廳報告儲備狀況和經營數據,確保符合法規。大型銀行如欲發行穩定幣,亦須符合《銀行法》等相關法規的資本充足及風控要求。
反洗錢(AML)與用戶保護:穩定幣被日本視作電子支付手段的一種,需遵守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相關法規(如《犯罪收益轉移防止法》),發行方必須對用戶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和交易監控;同時,法條也規範了保護穩定幣使用者的條款。若發行人破產或儲備資產不足,持有人對應的兌付權利受到法律保障,儲備資產應獨立於發行人自有資產以防止挪用。
(二)2025年《支付服務法》(PSA)修正
今(2025)年2月起,日本開始研擬修正《支付服務法》,並於年中頒布修訂案。本次修正案是日圓穩定幣生態系統發展的關鍵法律基礎,相關變革包含:
1. 國內資產保留命令
2022 年發生美國 FTX 破產案,當時日本政府向 FTX Japan 發布命令,要求將資產保留在日本境內,本次修法也將此條規定法制化。根據這項修正,監管機構在加密資產或電子支付工具服務提供商(僅限現貨交易)破產時,有權下令將其資產保留在日本境內,以避免客戶資產面臨巨大損失、也強化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2. 加密貨幣經紀業務
就以往的規定來看,若公司想參與加密貨幣交易,必須註冊為加密貨幣交易所營運商、並通過嚴格的檢核。本次修法允許經過註冊的公司擔任「仲介」,等同不再需要申請與加密貨幣交易所或電子支付業務等領域的營業許可證就可投入經營,使得更多企業有機會投入市場、進而促進創新環境;此外,對於外國穩定幣發行商,可以透過與日本持牌的電子支付工具服務提供商合作,以間接進入市場。不過,外國發行方必須向金融廳證明其監管框架與日本框架相似,尤其是在確保用戶可以按面值贖回和穩定機制運作上,才能順利營運。
3. 儲備資產與效率
先前的規範要求加密貨幣發行方必須將 100% 發行價值的儲備資產存放在活期存款或相似的高度流動性工具中,而本次修法放寬了信託型穩定幣的儲備要求,允許發行方將最高 50% 的發行價值管理為低風險資產,以此提高資本利用效率。法規中提及,合格的低風險資產必須是剩餘期限在三個月或更短的日本或美國政府債券,或允許提前終止的定期存款。由於日本長期處於超低利率環境,如果儲備僅限於日圓資產,發行商的收益潛力將受限,因此允許投資短期美國政府債券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考量。允許使用美債,使得日圓穩定幣發行方能在全球流動性最深的市場中尋求收益,這旨在降低穩定幣發行方的機會成本,進而增強日圓穩定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4. 強化消費者保護與反洗錢機制
本次的修法建立了新的機制,允許銀行和信託公司直接向用戶退款,無需經過傳統、冗長的程序,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保護措施;同時,有鑒於跨境資金轉移日漸增加,本次修法要求經手款項收受的日本國內企業需註冊為資金轉移企業。此舉除了致力提高業務透明度,也允許政府加大監管未註冊營運商的力道,並預防國際金融犯罪的發生。
日圓穩定幣發行單位
(一)機構級銀行聯盟
日本三大金融集團三菱 UFJ 銀行(MUFG)、三井住友銀行(SMBC)和瑞穗銀行(Mizuho Bank)計劃,將利用由 MUFG 主導開發的區塊鏈平臺「Progmat Coin」共同發行穩定幣。Progmat Coin 平臺符合機構級 DLT 標準,具備發行以日圓、美元和歐元等多種法定貨幣計價的穩定幣的能力,旨在支持靈活的跨機構跟國內外使用。目前預計這個聯盟計畫將在 2025 年底試行,目標市場是企業級和機構級應用,包括三菱商事等大型企業率先在內部結算和跨國支付中使用,以降低交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三巨頭之一的 SMBC 早在 2025 年 4 月便宣布將與美國區塊鏈公司 Ava Labs(Avalanche 開發團隊)及數位資產託管商 Fireblocks 合作開發穩定幣基礎設施,重點在於探索企業間的支付等應用,並計劃在 2025 下半年開啟實證實驗,預期會在 2026 年實際發行。
除此之外,銀行聯盟的戰略重點也延伸至國際結算領域,推出了名為「Project Pax」的試點項目,旨在為企業提供更快速的國際結算服務,目標是在2025 年實現平臺商業化。該項目計劃利用 Progmat、Datachain 和 TOKI 進行跨鏈交易測試,並特別設計為使用 SWIFT 現有的 API 框架,允許銀行指示 Progmat 在區塊鏈網絡上進行結算。這種將 DLT 技術與傳統 SWIFT 框架相結合的方法,是一種務實的解決方案。它利用 SWIFT API 提供的現成合規框架來解決反洗錢(AML)等挑戰,同時利用 Progmat 穩定幣在 DLT 上的即時結算優勢,提供了速度和成本效率。
(二)金融科技公司 JPYC Inc.
來自東京的金融科技公司 JPYC Inc. 已在2025年8月成為經日本金融廳註冊的「資金轉帳服務提供者」,並於 10 月推出全日本首個合法合規的日圓穩定幣「JPYC」。JPYC Inc. 的目標是將區塊鏈支付與傳統金融連結,並在未來三年內讓 JPYC 流通量達到 10 兆日圓,他們將 JPYC 定位為日本數位金融基礎設施的基石。
JPYC 由日本國內銀行存款及日本國債做 100% 儲備支持,並可 1:1 兌換日圓。再者,為確保嚴格的合規性,JPYC Inc.引入了專門的發行和贖回平臺 JPYC EX,該平臺嚴格遵循日本的《犯罪收益轉移防止法》,實施嚴格的身份驗證(KYC)和交易監控。
(三)其他參與者
除了上述首批落地的 JPYC 和銀行聯盟,其他日本金融機構也積極布局穩定幣市場。網路金融服務集團 Monex 集團主席在 2025 年 8 月表示,正考慮發行以日圓計價的穩定幣,並將由日本國債作為擔保資產;另外,日本郵政銀行(Japan Post Bank)計畫在 2026 年前後推出名為「DCJPY」的代幣化日圓存款,作為受監管的數位日圓方案之一。
相關影響
(一)日本國內市場
日圓穩定幣的推出將對其本土金融市場和加密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穩定幣的發展加速了金融數位化進程。在日本這樣傳統上高度依賴現金的社會,合法數位日圓的出現有望推動無現金支付比例進一步提升。穩定幣作為橋樑,能讓一般民眾在不改變貨幣單位使用習慣的前提下,享受區塊鏈支付的便利,將數位資產帶入主流人群;另方面而言,日圓穩定幣的應用預計將為企業帶來實質的經濟利益。透過利用區塊鏈技術,日圓穩定幣有助於提升資金周轉效率並降低結算成本,使供應鏈的金融和企業財資管理更加高效。
(二)日本央行的看法
日本央行(BOJ)對穩定幣可能帶來的宏觀風險抱持謹慎態度。央行副總裁冰見野良三(Ryozo Himino)曾警告,穩定幣並可能部分取代銀行存款,導致資金脫離傳統銀行體系,商業銀行在全球支付中恐面臨存款外流、支付業務縮減的壓力;然而,日本金融廳透過嚴格官制穩定幣發行權的方式,將穩定幣的發行控制在高度監管的體系內部,希望避免此種風險對銀行的系統性壓迫。
另外,日圓穩定幣的實際推廣速度仍有不確定性。前日本央行官員指出,由於美元穩定幣佔有先發優勢,日圓計價的穩定幣要被市場廣泛接受可能至少需二至三年時間,除非有大型銀行積極推動才能加快這一進程;不過,隨著三大銀行聯手入局以及政府背書力度增加,日本國內對穩定幣的接受度有望逐步提升,並帶動本土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活躍度。如今,日本的加密採用率在 2025 年上半年已同比成長 120%,是亞太地區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 。
(三)全球市場
在國際加密與外匯市場上,日圓穩定幣的加入至關重要。首先,它為全球穩定幣生態引入了新的主權貨幣選擇。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由美元主導,佔據了超過 99% 的市場供應,造成數位貨幣世界對單一貨幣高度依賴的狀況。日圓作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和亞洲主要結算貨幣,推出對應的穩定幣將分散美元穩定幣的壟斷,讓投資者和企業有更多元的選擇來匹配實際所需幣種。一旦有受監管保障的日圓穩定幣可用於跨境貿易融資和結算,企業將可以直接用數位日圓進行支付,而無需繞道美元,從而降低匯率風險和依賴度;再者,於去中心化金融領域,隨著日圓流動性的加入,預期鏈上日圓市場深度和規模將顯著增長,進一步挑戰美元在加密市場的主導地位。有專家預計,未來去中心化市場中日圓計價資產的比重可提升 20~30%,有助於降低區域內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同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匯市場的波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