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運用 AI 指引出爐
金管會自 2023 年 10 月 17 日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 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後,依 6 大核心原則擬指引內容,終於在 2024 年 6 月 20 日公布「金融業運用AI指引」,領導金融產業如何正確地將 AI 融入工作中,重視科技浪潮下可能存在的風險,讓科技來輔助金融的發展,現在就跟馬克一起看看有哪些最新規定吧!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
AI 人工智慧是近年最火的關鍵字,如今機器人不只能在工廠工作,而是在不同的產業發光發熱,大部分的產業都在思考如何完善智能服務,讓人工智能帶來更加快速及個人化的體驗,像是在行銷方面,AI 技術讓我們能夠利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精準預測市場趨勢和消費者行為,改變人們收集和解讀市場訊息的方式,也為個人化行銷和客戶互動帶來的創新與變革;運輸方面, AI 重塑了我們熟悉的汽車工業和運輸產業,將科技導入車輛、道路和路邊裝置,最新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會持續監控車輛周遭環境, 提醒駕駛員危險路況,並採取糾正措施,如減速或停止,如此增進了交通的便利性與安全性;以製造業為例,許多台廠導入 AI 並且成功透過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搜集產線終端、生產管理系統、OT 系統等各種不同的數據進行分析運算,以達成提高產量與生產效率的作用。
上述只是 AI 應用在我們生活中各式各樣產業中的寥寥幾例,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統計,在台灣,由於生成式 AI 工具降低了 AI 的使用門檻,且已有超過半數企業(54.2%)內部已開始導入公司營運流程或個人/部門內使用。其中,企業或使用現成工具,部分企業也會串連生成式 AI 服務商提供的 API,開發專屬服務;或開發自己的生成式 AI 模型。對企業而言,能引入 AI 協助業務項目或提升客戶體驗是時代所趨,也有利於企業發展,但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也提醒道,2022 年底生成式 AI 面世之後,全球可以說是面臨到第二波產業 AI 化,在技術與應用上都有極大的改變。在這一波熱潮下的我們更應將發展重心延伸到「風險」上,企業及政府對於 AI 的態度須從整體營運策略與企業治理的高度重新定義,完善其風險措施及監管對策。對於個人,企業、產業與政府皆是如此。
AI 在金融產業中的發展
說回 AI 在金融業中的應用,在金管會 2024 年 5 月最新調查 377 家金融業中,有 108 家使用人工智慧(AI),占比 29%,更有 29 家企業將使用範圍擴大到「生成式 AI」,其中運用領域最多的前五大作業,分別是內部作業、智能客服、防詐、風險管理和行銷廣告,又以銀行業使用的頻率最多,銀行前 3 大用途則為智能客服、內部行政、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客戶)與防詐。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AI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廣泛且多樣化,涵蓋了從交易到風險管理的各個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應用領域:
1. 算法交易 (Algorithmic Trading)
一般而言,算法交易是指人們開發程式,自動根據指定的市場的技術資料和財務比率(例如市盈率、市帳率、移動平均線)等,自動由電腦操作買賣行為。AI 和機器學習算法被用來分析市場數據,發現模式並自動執行交易。這些算法可以在毫秒內做出決策,比人類交易者更快地反應市場變化。
2.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AI 可以幫助識別和評估金融風險。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AI 可以預測市場波動、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幫助公司制定更好的風險管理策略。讓公司內部的營運更加穩健,以便長久的經營和提供服務。
3. 欺詐檢測 (Fraud Detection)
由於人工智慧工具能夠協助降低風險管理與詐騙偵測的開支,金融公司已開始使用人工智慧處理與分析大量資料以歸納出異常模式,並藉此找出可能為詐騙的異常交易。AI 算法可以通過分析交易模式和行為,識別出異常活動並發出警報,有效減少欺詐損失。
4. 客戶服務 (Customer Service)
AI 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和虛擬助手可以提供 24/7 的客戶服務,回答常見問題,協助解決客戶的問題,並提高客戶滿意度。為了使智能客服提供人性且具溫度的全方位互動諮詢服務,通常會由專屬的 AI 訓練師團隊協助訓練智能客服,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梳理,來設計回應客戶的問題及答案,並且與客戶的交流會回傳至公司,由工作人員透過數據分析工具進行客戶問句分群分析,找到大部分客戶關注的議題或者流程痛點,以洞悉問句背後的意圖並提出流程建議或者採取措施攻略客戶。這是目前最主要的 AI 至金融產業應用之一。
5. 信貸評估 (Credit Scoring)
現在有越來越多間信用評級的第三方公司採用 AI 來對用戶的信用進行評級,AI 可以分析傳統和非傳統數據(如社交媒體活動)來評估個人或企業的信用風險,能夠幫助借款人更全面地評估他們申請貸款的可能性,並預估核貸後的利率和額度,用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幫助金融機構做出更準確的貸款決策。
6. 投資組合管理 (Portfolio Management)
AI 可以幫助投資者根據市場趨勢和個人風險偏好自動調整投資組合,優化資產配置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像是許多企業引進理財機器人協助財務分析師一同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理財機器人就是一種使用演算法、AI 等技術,以自動化工具向客戶提供投資組合建議的顧問服務。可以根據客戶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提供個性化的投資組合建議。此外,還可以自動調整的投資組合,以確保它始終符合投資目標。在台灣已經有許多銀行業者提供理財機器人業務,包含王道、兆豐、國泰、永豐、中國信託、元大銀行以及台北富邦銀行等。
這些應用其實都展示了 AI 在金融領域的巨大潛力和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並且隨著技術的進步,AI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範圍也一定會進一步擴大。 然而,部署 AI 進入各個產業都會帶來新的風險,金融產業這樣重視信用與個資安全的領域更是如此,例如客戶資料的意外洩漏、智慧財產權的無意濫用、無法識別不正確的資訊以及社會偏見的長期存在。此類風險可能導致客戶傷害、商業損失、品牌損害,甚至監管或法律制裁。作為受到嚴格監管的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組織承擔著特殊的法律義務,這些義務增加了失誤的風險。
起草金融業運用 AI 之核心原則
金管會身為監管機構,對於即將或已經到來的 AI 時代更應保持敏銳的嗅覺,偵查識別可能到來的危險,自 2023 年 10 月 17 日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 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因應金融產業使用 AI 可能面臨的風險,文中提及 AI 技術的優點及可能衍生的問題:AI 技術的發展預期將為各領域帶來廣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然而,AI 的大量數據運用也可能引發隱私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國際組織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布了相關報告,強調 AI 與機器學習(ML)在提高金融機構訊息處理效率方面的潛力,同時也提出了相關風險的警示 。並訂定六項我國金融業運用 AI 的核心原則:
建立治理及問責機制
保護消費者權益
強化資訊安全
確保公平性與透明性
促進技術創新
推動永續發展
希望以此規範 AI 在金融產業的應用,讓產業可以更安全合規的方式接納新科技。
金管會新規範出爐
在 2024 年 6 月 20 日的最新消息中,歷時 8 個月的調整與採納多方看法後,「金融業運用AI指引」最終版本正式公布且即日起上路,依照草案中的 6 大核心原則訂出指引,詳細了建立問責機制、重視公平及以人為本、保護客戶隱私、確保系統穩健及安全、落實透明性及可解釋性、永續發展等內容,希望各大金融相關企業能做到以風險為基礎落實核心原則,確保落實完整之書面或數位紀錄,依其風險等級建立較高頻率及廣泛層面之監控機制,更高級別的審查機制與第三方稽核和測評機制,接下來會分別介紹其內容:
原則一:建立治理及問責機制
此原則旨在確保金融機構在使用 AI 系統時,能夠建立起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問責機制,以保障內外部的責任,包括對消費者隱私和資訊安全的保護。也強調金融機構在使用 AI 系統時,應能夠建立起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問責機制,以保障內外部的責任,包括對消費者隱私和資訊安全的保護,重點包括:
內部治理和高階監督: 金融機構需指定高階主管負責 AI 相關監督管理,建立內部治理架構,確保 AI 系統的管理和運作透明可監控。
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 應建立全面且有效的 AI 風險管理機制,並整合至現行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作業,進行定期評估和測試。
員工培訓和能力提升: 確保人員對 AI 有足夠知識及能力,以風險為基礎做出適當決策和監督。
原則二:重視公平性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該原則確保了 AI 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公平對待所有群體,並且尊重人類的基本權利和價值觀,避免偏見和歧視。 而通過確保決策的合理性和準確性,並避免歧視,此原則保障所有消費者的公平待遇和基本權利,該章節重點為:
決策合理性和準確性: 確保 AI 模型的決策因素有合理理由,避免對特定群體的不利差別待遇,並定期審查和驗證模型與數據。
以人為本: AI 系統應支持人類自主權,尊重人類基本權利,允許人類監督,並改善人類福祉。
生成式 AI 資訊管控: 生成式 AI 產出的信息需經由專業人員進行風險管控。
原則三:保護隱私及客戶權益
AI 系統為達成準確性目的,可能需要蒐集消費者或客戶大量資訊,且與客戶互動時亦同時蒐集處理其資訊,因此金融機構應注意保護客戶的隱私權,避免資料外洩風險,並採用資料最小化原則,避免蒐集過多或不必要的敏感資訊,重點要求:
保護隱私: 金融機構應充分尊重及保護消費者之隱私,採用資料最小化原則蒐集與處理必要之客戶資料,避免蒐集過多或不必要的敏感資訊。
尊重客戶選擇的權利: 提供相關資訊,讓外界能夠查詢和審視受 AI 決策影響的事項,並讓其自行決定是否選擇使用 AI 系統所提供之服務。
原則四:確保系統穩健性與安全性
確保了 AI 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和韌性,防止系統故障對金融市場和消費者造成負面影響,希望以此保障 AI 系統能夠在各種情況下穩定運行,避免因系統故障對消費者造成經濟和服務上的損失,重點如下:
系統穩定: 建立系統監控和維護機制,確保 AI 系統的持續穩定運行。
韌性設計: 設計具有韌性的 AI 系統,能夠在故障發生時迅速恢復運行。
監管:若金融機構運用第三方業者開發或營運之AI系統提供金融服務,應對第三方業者進行適當之風險管理及監督。
原則五:落實透明性與可解釋性
該條原則增強 AI 系統的透明性和資訊揭露,讓利益相關者能夠理解和監督 AI 系統的運作和決策過程。確保金融機構在使用 AI 時,對外界提供足夠的資訊透明度,讓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夠充分了解 AI 系統的運作,從而保障他們的知情權,重點要求:
主動揭露資訊:指提供外部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有關 AI 系統之相關資訊,以利其了解對其權益之影響等,以及該等 AI 系統的限制與風險。
說明決策邏輯: 清楚說明自行或委託研發並使用之 AI 系統如何運作及其預測或決策過程背後之邏輯,以利組織內評估是否符合內部政策、作業流程及監管要求等。
原則六:促進永續發展
AI 系統之運作可能耗能、耗水,亦可能對現有一般員工造成工作之剝奪或威脅感,且加劇數位落差,因此金融機構應重視社會及環境責任,如利用新興科技減少資源消耗及促進普惠金融數位轉型。同時,金融機構宜在數位轉型時兼顧一般員工之轉型,追求永續穩定發展。其重點有三:
普惠金融: 金融機構應降低數位落差,利用 AI 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確保金融服務能夠惠及更多人群,特別是未受充分服務的群體。
社會責任: 金融機構應承擔社會責任,通過 AI 技術促進社會福祉和經濟發展。
環境議題:金融機構應減少水、電等能源消耗問題,依據國際永續發展目標及自訂之永續發展原則。
草案和正式指引差異
相比草案,正式指引提供了更多關於第三方業者的監督管理方式,針對自建、委外和外購等不同部署方式增訂相關內容,並修改對於風險評估因素的敘述,正式發布的指引中寫道,指引中的舉例僅供參考,這為指引增加的適用彈性。指引中也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在運用 AI 系統時,可以自行監控風險程度,並對自身較無控制權的部分或事項,透過契約等方式,與合作廠商明訂風險監控的責任分工,也明訂了金融機構委託第三方業者導入 AI 系統時,可採取的監督管理措施,例如停止委託的情形以及訂定適當的資料或系統遷移機制等。
正式指引中因考量到金融機構委外研發或購入 AI 系統時,可能因業者商業機密無法完全得知 AI 系統運作細節,例如合作廠商的接露程度等等因素,會限縮可解釋性的範圍,要求金融機構只需清楚說明 AI 系統運作、預測或決策過程背後的邏輯,這是對於草案要求詳細說明演算法的運作機制等內容進行的修正。為此,指引也要求金融機構在使用第三方業者開發的生成式 AI 服務時,無論是否能掌握模型訓練過程,都需要對產出的資訊進行客觀且專業的管控。除此之 外,正式指引提供了六項風險評估因素,供金融業導入 AI 時辨識和評估系統風險高低,例如當 AI 系統使用的運算模型複雜性較高,或使用參數數量與類型較多時,其可解釋性可能降低,因而風險性較高,這是對於草案未記錄到的內容做出的調整與補充。
落實公平與隱私
本次的金融產業應用 AI 指引中,最重要的是保障客戶 2 大權益,第 1 是公平性的落實,要求像運用 AI 系統產生的決策不能因特定族群,有不利的差別待遇,或不能因貸款人身心障礙、年齡、國籍等因素,給予不合理的貸款條件等等條件來約束產業內的各企業能保障所有合法公民的基本權益。
第 2 點則是由於 AI 模型要運作並且準確,本身須餵入大量資料進行運算,之後從事分析或決策,在此基礎上金管會重視各企業應避免資料外洩,也就是「隱私性」,各間金融機構要採取「資料最小化」以確保客戶隱私。金管會特別說明「資料最小化」即是 AI 運算用的資料中,不應將客戶的有關資料全都拿來運用。比如預防洗錢或防詐時,是否須要知道客戶婚姻狀況,當判定影響不大時,金管會說明依情境條件,就不必收集這些資料放入 AI 模型中。
銀行公會等金融機構的跟進
金管會提到,該指引屬行政指導性質,並非強制性行政規範,類似指南及手冊,用意在協助金融業掌握設計或部署 AI 時應注意事項。各金融公會可加以引用,進而各自訂定自律規範,納入各業者內稽內控中。目前銀行公會已於 2024 年 5 月發布的「金融機構運用 AI 作業規範」中就有參考金管會的指引而撰寫。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證券、期貨和投信業相關公會已收到通知,要求在規範發布後一個月內制定自律規範,並向證期局報備。保險局主秘古坤榮也表示保險業相關公會在進行評估和制定自律規範。
結語:AI 時代下的我們
金管會此次針對 AI 在金融業的應用所制定的指引,充分展示了政府對 AI 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推動決心。這些指引不僅強調了透明性、可解釋性、公平性、隱私保護和系統安全等重要原則,還具體列出了各種操作指南,確保金融機構能在安全、負責和合規的環境中運用 AI 技術。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助於防範因 AI 應用不當而可能帶來的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公正,其中我們可以知道 AI 的基礎是資料,對於資料的管理與維護意識也需要持續加強跟精進。
作為個人和企業,我們也應對相關法規有所了解,並在日常生活和業務運營中注意 AI 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從自身做起,加強對 AI 生態系統的認知,並在使用相關服務時,主動要求透明和清晰的資訊披露。可以發現 AI 時代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個人應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探索 AI 技術的應用,同時關注其對倫理與社會的影響,推動負責任的 AI 應用,確保在發展過程中符合倫理標準和社會價值,促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
只有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效益,同時有效降低 AI 技術應用中的潛在風險, 新的時代有新的挑戰,積極應對,找到並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首圖來源: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3/10/17/fintech-ai-6-princi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