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全球金融科技產業經歷高速的成長,數位銀行和金融服務正在帶來變革,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與劍橋金融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指出,強勁的客戶需求推動金融產業成長。金融科技正在創造替代工具、管道和系統,以獲取貸款、保險產品以及付款。目前的金融體系很大程度上以銀行業為基礎,無法覆蓋所有對重要金融服務有需求的人群,金融科技除了優化消費者體驗,還額外帶來兩大貢獻。
金融科技的發展為經濟帶來重大貢獻
金融科技為女性創業家帶來機遇
調查指出,女性能夠透過更輕鬆地獲得資金、參與群眾募資並管理財務,逐漸打破傳統上金融產業由男性主導的狀況,金融服務的民主化正在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更多女性主導的企業得以湧現和蓬勃發展,金融科技對金融知識和網路的重視進一步為女性提供成功所需的工具,此外,行動銀行和數位支付平台正在縮小那些城鄉差距,提供偏鄉人口轉帳、帳單支付和儲蓄帳戶等服務。
數位金融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世界各地的小型企業都面臨著持續的資金缺口,但缺乏融資管道是新興經濟體中小企業 (SME) 面臨的一個特殊問題,數位金融改變了這些中小企業的遊戲規則。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替代數據來做出企業融資決策,使用社群媒體數據、心理測量數據、生物識別數據,甚至聯邦快遞或聯合包裹服務運輸數據都能作為重要的替代數據,用於提供快速、穩健和準確的信貸決策。替代數據策略意味著中小企業現在可以獲得一系列曾經屬於大公司的金融服務,使其能夠擴張、創新並為經濟成長帶來貢獻。
金融科技業者與銀行的競爭
自從2014年金融科技業者萌芽開始,十年過去了,目前我們看到傳統銀行業正在變革,但沒有出現大量裁員,客戶對於實體服務的需求幾乎屹立不搖,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同時從競合兩大面向來觀察兩者間的互動關係
優勢比較
資料來源:馬克解讀金融科技整理
金融科技業者的當前挑戰
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客戶獲取。與擁有大量行銷預算和知名品牌的傳統銀行不同,金融科技公司往往難以吸引新客戶,因為預算有限,卻經常分配太多資金用於媒體購買,較少有分配給長期教育市場的預算,這實際上是金融科技在客戶獲取方面遇到的困境的重點。
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來教育客戶和市場有關其安全協議的知識,並教育他們在使用其服務時資金的安全性,因為許多人不願意將自己的財富交付給相對陌生的實體,並且這個概念對於老一輩消費者而言相對新穎且陌生。
根據一項對東非、西非和南部非洲的調查得出有趣的結果:60% 的人認為金融科技會隨著他們的資金一起消失,28% 的人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應該使用金融科技平台而不是銀行,12% 的人認為這是一項額外費用,會減少他們的資金。建立教育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內容對於提升透明度和開放的信任建立非常重要。
銀行業者的當前挑戰
近十年,我們的確看到許多銀行做出改變,但依舊有多數改變微乎其微,更遑論各種新興科技不斷出現,更讓業者焦頭爛額。整體來說,現在銀行還是需要擁抱技術並投資改善其數位解決方案。如果想持續維持競爭力,銀行最基本至少要提供行動銀行、匯款和其他數位服務,並且要跟金融科技公司一樣快速和方便,另外,因為消費者的注意力越來越短,銀行還應該努力改善線上用戶體驗並提供無縫且直觀的介面。
第二,銀行的管理成本通常高於金融科技業者,銀行需要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同時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利率,以保有一席之地。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客戶變得越來越精明,如果他們能在其他地方獲得更好的交易,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轉向銀行的競爭對手。最後,儘管銀行具有影響力和較高市占,但金融科技公司無疑地正在崛起,雙方都有機會自行發展業務,但需要建立新的解決方案,將金融科技和銀行融合在一起,以改善客戶體驗。
金融科技與大銀行競爭案例
在實際競爭上,以國際大銀行作為觀察對象或許具備參考性。金融科技業者與傳統銀行業者的競爭方式主要分成直接競爭和收購兩種方式。
直接競爭
首先以匯豐銀行為例,該公司並沒有被支付的新競爭嚇倒,透過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式「Zing」來追趕科技顛覆者。Zing 是一款允許非帳戶持有人免費進行國際匯款的應用程式,這使得滙豐與 Wise 和 Revolut 等公司展開直接競爭,它的目標是從這兩家金融科技公司快速的客戶成長中分得一杯羹,同時思考如何去吃金融科技創造出來的餅。
Wise 在處理客戶跨境資金轉移的收費方面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它聲稱在2021年上市時,其費用比傳統銀行便宜八倍,最終實現免費支付的目標。另一方面,匯豐銀行已通過全球貨幣帳戶向現有客戶提供免費轉帳服務。競爭的加劇應推動 Wise 更快地實現其目標,儘管這可能會對股東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隨著利率上升,Wise 將受益於正向循環:升息→客戶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提供更低的轉帳手續費→更多人選擇使用Wise→利息收入再次增加→手續費進一步下降。預計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Wise的淨利息收入將增長近兩倍,達到3億英鎊以上。將費用保持在0.6%至0.7%之間也意味著商業和零售交易的收入將隨著交易量的快速增長而增加。
收購競爭對手
銀行在收購金融科技公司時,需謹慎避免交易中的陷阱,以提高成功機率。首先,選擇金融科技交易對象需符合銀行策略目標,通過嚴格的定性和定量標準評估候選人,而非僅仰賴財報分析。其次,盡職調查須聚焦於策略契合度、組織文化、營運和技術基礎設施的兼容性,以及地理位置的相符。在雙方同意交易和交易完成之間的收購前階段,銀行需確保金融科技公司理解整合流程,並認可銀行為合適合作夥伴。收購後,銀行需選擇適當的整合模式。
然而,收購至少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改進服務效能,透過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知識累積,可更好地開發和部署尖端技術,提升金融產品可及性;二是實現更高的採用率、需求和利潤。隨著消費者對科技的了解增加,他們將追求更先進的數位產品和服務,銀行與金融科技的整合可為銀行帶來更多的利潤並引導更多投資。因此,非混合金融企業可能難以競爭。總體而言,謹慎的選擇、有效的整合和深化科技應用,將使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獲得長遠且穩固的競爭優勢。
案例一:高盛
2022 年 3 月,高盛完成了 BNPL(先買後付)的大型線上貸款平台 Greensky 的 22 億美元收購。在宣布收購的新聞稿中,高盛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闡述了這筆交易的價值:公司明確希望成為未來的消費者銀行平台,而收購 GreenSky 推進了這一目標,高盛在建立線上業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提供一系列金融產品,從 ETF 投資組合管理、高收益儲蓄帳戶到固定利率個人貸款,所有產品均完全以數位方式提供。
案例二:勞埃德銀行集團
英國銀行巨頭勞埃德銀行集團 PLG 最近收購兩家金融科技公司:財富管理平台Embark 以及數位保險和資產保護機構Cavendish Online,這些收購代表了勞合社(勞埃德保險社,一個保險的交易所)龐大客戶群更廣泛的範圍內主要金融服務的整合,勞埃德銀行已經為超過 1,900 萬人提供銀行服務。執行長查理·納恩(Charlie Nunn)在解釋勞埃德銀行戰略金融科技目標背後的想法時表示,此舉允許利用只有大型銀行才能利用的資源,並與新創公司的創新相結合。
案例三:第一資本
憑藉 15 次金融科技收購,第一資本已成為旨在主導金融科技領域的銀行中的巨頭。它最近對TripleTree LLC 的收購(一個主要關注醫療保健投資的投資銀行平台和策略諮詢)凸顯了特定收購的效用,這些收購可以增加產品供應,同時擴大銀行在特定行業的參與,換句話說,此次收購使第一資本更容易進入醫療保健投資領域。
銀行在收購或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時,可能面臨許多問題:文化衝突導致的市佔率提升目標難實現、整合過程中忘記交易初衷以及監管方面的擔憂也可能影響交易進展。實現最大收益的道路可能艱難曲折,金融科技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也許銀行可以透過強硬的、類似私募股權的態度著手,透過深入的盡職調查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精心規劃並避免陷阱,有助於實現合理的併購價值。成功的收購需謹慎思考,銀行應了解可能的挑戰,以確保交易帶來可持續和最大的價值。
在觀察銀行與金融科技業者之間互動關係時,我們以競合兩大面向為切入點。本篇聚焦於競爭的角度,揭示兩者間的複雜互動。然而,這只是故事的開端,在下篇我們將深入挖掘合作的視角,揭開銀行與金融科技業者之間更多故事的面紗。
首圖網址:https://media.licdn.com/dms/image/C4D12AQHc23yoOeUdbA/article-cover_image-shrink_720_1280/0/1643774575851?e=2147483647&v=beta&t=4imUyP-QkA9dvAr0IB6vPOM6WxSAHHNm3gUi047wv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