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金融科技新聞 - 224 #虛擬資產保管 #第三方支付 #醫療支付 #退休金投資
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啟動,四大銀行率先跨入加密領域;第三方支付公會成立,40家業者共組自律聯防;醫指付+導入Visa代碼化技術,百萬會員支付更安全;美國401(k)開放投資比特幣,43兆美元資金蓄勢待發;香港穩定幣監管趨嚴,USDT、USDC面臨合規挑戰;房市預售屋爆解約潮,金融體系風險浮現。
#MarkWeeklyDigest #虛擬資產保管 #二百二十四
本週金融科技圈最受矚目的發展,當屬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的正式啟動。金管會核准國泰世華、中信、凱基、聯邦四家銀行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試辦,每家最高承作量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9億元。這是繼2024年11月宣布推出主題式業務試辦後的具體落地,標誌著台灣傳統金融機構正式跨入加密資產服務領域。過去銀行對虛擬資產避之唯恐不及,如今主動申請試辦,背後反映的是高淨值客戶需求的推動,以及監管思維從防堵轉向引導的重大轉變。
這項試辦的意義遠超過業務本身。當傳統銀行開始提供虛擬資產保管服務,等於為加密資產的合法性背書,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道防火牆,讓投資人的數位資產能在監管框架內獲得保護。目前全球正在形成新的資產配置共識,對銀行而言,這不只是新的手續費收入來源,更是在Web3時代卡位的關鍵一步。試辦期滿後的成果報告,包括查核機制、安全機制、客戶處理等面向,可能會決定台灣虛擬資產市場的未來走向。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產品競賽正悄然展開。渣打銀行成為首家推出保費融資的外銀,這個在香港、新加坡行之有年的財富管理工具,終於在高雄專區落地。保費融資讓高資產客戶能透過銀行貸款購買保險產品,槓桿操作提升資金效率的同時,還能兼顧財富傳承。富邦人壽、國泰人壽等本土業者也紛紛跟進,顯示這塊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但要真正與香港、新加坡競爭,產品創新只是第一步,稅務優惠、法規彈性、人才培育等配套措施能否到位,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與此同時,香港穩定幣監管的蝴蝶效應正在發酵。8月上路的《穩定幣條例》要求USDT、USDC在10月底前申請牌照,否則將面臨「強制結業」。最具爭議的是持幣者需KYC、禁止DeFi等規定,這幾乎顛覆了穩定幣的去中心化本質。Tether佔香港穩定幣交易量82%,一旦退出將造成市場真空。這不只是香港的問題,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若對穩定幣設下高門檻,可能將業務推向新加坡或杜拜,進而影響整個亞洲的Web3發展格局。
另一個被市場忽略的是房市預售屋的系統性風險。近期爆發的解約潮、建商倒閉潮,背後是三大因素齊發:央行管制未鬆、銀行核貸趨嚴、建商話術破功。公股銀行高層透露,許多客戶發現原本承諾的8成房貸變成5-6成,自備款缺口讓交屋夢碎。這不只是個別案例,當預售屋市場出現裂痕,連鎖反應可能波及整個金融體系。銀行的建築融資、購屋貸款都面臨違約風險上升,不動產授信的資產品質惡化恐怕才剛開始。
最後,前新世紀資通董事長陳冲對美元穩定幣的評論。他直言美元穩定幣既是「陽謀」也是「陰謀」,表面上是創新的支付工具,實則是美元霸權的數位延伸。當全球穩定幣都以美元計價,等於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輸出到全世界。更諷刺的是,穩定幣發行商購買美國國債作為儲備,反而成為美債的重要買家,解決了美國的財政問題。
更多相關重要的新聞內容,可以繼續往下閱讀,大家有什麼想法或意見,也可以告訴馬克。
虛擬資產保管業務四銀行試辦
#虛擬資產保管
【1】金管會宣布已核准四家銀行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包含聯邦、凱基、中國信託與國泰世華銀行。試辦期間為六個月,每家銀行最高承作量不得超過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9億元),業務內容及客群由各銀行自主規劃。此舉標誌著台灣傳統金融機構正式跨入加密資產領域,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合規的數位資產管理服務。
金管會表示,考量虛擬資產保管為新創業務,各金融機構在規模、策略、設備及人力投入程度不同,將持續受理申請案並提供諮詢輔導。試辦期滿後,業者須提出包括查核機制、安全機制、客戶處理報告等成果,金管會將據此評估是否推動常態性業務及修正相關法規。此次開放不僅為銀行業開創新的業務機會,也為台灣虛擬資產市場的合規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第三方支付產業公會成立!首波 40 家創始會員
#第三方支付
【2】中華民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商業同業公會正式成立,首波40家創始會員包括綠界科技、LINE Pay、富邦媒、藍新科技等主要業者,參與率高達七成。籌備主任委員劉士維表示,公會將以監理型公會為目標,設立法規、業務、風險、創新等四大委員會,強化內稽內控,共同承擔防詐與維護交易安全的社會責任。
公會成立正值第三方支付產業深化數位轉型與防詐的關鍵階段。自2015年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產業發展迅速,各業者展現獨特專業價值。綠界專注券商金流整合、藍新滿足多元金流需求、LINE Pay提升行動支付效能,形成各自市場定位。透過公會平台,業者將建立反詐騙機制和聯防系統,與主管機關密切合作,推動台灣數位支付產業持續穩健發展。
-
「醫指付+」應用 Visa 代碼化技術強化支付安全
#醫療支付
【3】Visa宣布與醫指付+APP合作,透過代碼化技術(Tokenization)為全台超過100萬會員、150家醫療院所強化支付安全。該技術將16位數銀行卡號轉為代碼(Token),使卡號失去價值,即使資料遭駭也不易被盜用。自2014年推出以來,Visa已發行超過100億個代碼化卡號,2023年成功為全球阻詐6.5億美元(約台幣205億元)。
醫指付+升級後強化密碼安全性、生物辨識登入、綁卡3D安全驗證等功能。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有超過2萬家醫療院所,每年就醫人次近4億人,醫療場景支付需求日益增長。透過此次合作,病患無需排隊繳費,可遠端支付醫療費用並管理就醫紀錄。這不僅提升就醫便利性,更樹立醫療支付資安升級的創新標竿,推動台灣醫療數位轉型。
-
川普將允許401(k)退休金投資比特幣
#退休金投資
【4】美國總統川普即將簽署行政命令,允許401(k)退休基金帳戶投資另類資產,包括私募股權、房地產和數位資產,意味著規模達43兆美元的美國退休市場將能合法投資比特幣。Galaxy執行長Michael Novogratz表示,這將開啟購買加密貨幣的更多管道,當投資變得司空見慣,將吸引更多人進入生態系統。
美國副總統萬斯更預言,未來美國將有1億人擁有比特幣。長期以來,將比特幣納入退休帳戶被視為加密貨幣普及的聖杯,一旦401(k)退休基金打開投資閘門,比特幣將成為美國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柱。這項政策不僅改變美國退休金的投資版圖,更可能引發全球退休基金對加密資產配置的重新思考,對比特幣長期價格形成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