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WeeklyDigest #開放銀行 #一百九十五
這週比較受到關注的消息就屬金管會宣布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正式受理業者申請,這個在過去幾年被認為是Fintech 業者能夠大展身手的領域,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有很多侷限,讓不管是銀行還是TSP業者的投入程度都下降了不少。
近期在遠傳電信退出開放銀行第二階段,導致目前參與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的TSP業者僅剩集保公司,換句話說幾乎沒有民間的TSP業者參與開放銀行。雖然金管會核准開放5種業務種類中,有最重要的突破像是開放支付和手機門號轉帳業務,讓業者可以將銀行API服務嵌入更多第三方TSP服務中,但若沒有業者投入,一切都是空談。
在國外,相關的消息還是圍繞在比特幣現貨ETF的後續效應上,像是SEC決定推遲以太幣現貨ETF申請作出決議,納斯達克、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也紛紛向 SEC 提交 19b-4 表格,申請開始交易基於 BTC 現貨 ETF 的選擇權,甚至有多家基金公司遞交超 15 檔的槓桿比特幣 ETF 申請。
以上這些現象都表明比特幣將會在金融商品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也導致了某種程度的中心化,這對於原本希望發展成去中心化的系統和金融的加密貨幣社群,通過ETF到底是脫離去中心化本質,還是幫助完善呢?後續的影響值得持續觀察。
更多相關重要的新聞內容,可以繼續往下閱讀,大家有什麼想法或意見,也可以告訴馬克。
台灣開放銀行第三階段啟動,即日受理業者申請
#開放銀行
【1】金管會正式宣布開放銀行第三階段規範已核備完畢,這一階段將開放包含存款、信用卡、貸款、支付及手機門號轉帳等35個項目。與前兩階段不同,第三階段將允許消費者在TSP業者的App上,進行更多元的金融交易與支付,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與整合性。
在安全與風險管控方面,金管會特別強調,即便開放了更多交易服務,相關的安全標準和風險管控措施將維持甚至提高。此外,新開放的支付和手機門號轉帳服務,為銀行業者與TSP業者合作開啟新的可能,促進數位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為台灣的金融科技領域增添新的活力。
-
LINE Pay 即將在台掛牌,主打多元化業務
#LINEPay掛牌
【2】LINE Pay 即將於 1 /23舉行興櫃前法人說明會,市場預測掛牌價格將不低於每股 300 元。該公司自 2021 年起獲利,憑藉著在台灣 1,200 萬用戶的強大基礎和遍及 50 萬處的支付據點,成為市場上的行動支付領導品牌。據報導,LINE Pay 的業績逐年上升,2021 年及 2022 年的稅後淨利分別達 1.46 億元和 4.39 億元,2023 年上半年的稅後純益達 2.32 億元。
LINE Pay 的成功不僅來自其廣泛的使用者基礎,還因其多元化的業務策略。除了支付服務,公司還從事點數發行和廣告業務。此外,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已在泰國提供境外支付服務,並計畫進一步拓展至韓國。LINE Pay 通過整合行銷資源和關注用戶體驗,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
數位部將推數位皮夾,可望整合自然人憑證、駕照等證件
#數位皮夾
【3】臺灣跟進國際Digital Wallet趨勢,數位部攜手內政部,計畫推出數位皮夾。2023年底將發布測試版,2024年推出成熟版本,初期整合自然人憑證及行動自然人憑證,未來將包括駕照與健保卡。此舉旨在提供民眾更便利的身份證明方式,並減少攜帶實體證件的需求。
數位皮夾將採用資訊最小揭露原則,保護個人隱私。用戶授權後,業者僅能存取特定資料,降低資料外洩風險。此外,數位部計劃應用FIDO身份驗證技術,迎合無密碼驗證趨勢。數位皮夾不會取代實體證件,而是提供民眾第二選擇。政府期望透過公開程式碼,增加公眾信任,消除監控疑慮。
-
歐盟加強加密監管,交易1000歐元以上需做盡職調查
#加密監管
【4】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為打擊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達成加強監管的臨時協議。此舉要求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CASP)對金額達1000歐元或以上的交易進行客戶盡職調查,並對自托管錢包相關交易採取風險緩解措施。根據協議,現金支付交易也需識別和驗證3,000至10,000歐元間交易的人員身分,歐盟內現金交易上限設為10,000歐元。
此外,理事會和議會對跨境代理關係和高淨值個人業務關係實施加強盡職調查措施,以更有效保護歐盟公民和金融體系。該協議還須經成員國代表和歐洲議會正式通過才能生效。這是歐盟反洗錢體系的重要一步,涉及新的歐盟反洗錢機構設立和加密資產市場(MiCA)監管的具體反洗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