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WeeklyDigest #金融博覽會 #一百八十八
本週是台北金融博覽會,許多銀行業者與政府機構都有參加,可以很明確的觀察到生成式AI技術應用成為主力發展重點,從對外AI客服與投資理財助理,對內銀行內部資料查詢與程式開發都有,其他像是影像辨識與聲音的AI應用也看得到相關發展,主要週是展示與民眾特別有關的服務與產品。
國外的新聞最熱門就是OpenAI的創辦人Sam Altman在被解職數天後即重返CEO職位,此次人事變動被認為對Sam和其重要投資者微軟有利,Sam的回歸也增強了他對OpenAI方向的影響力,可能使公司更加大膽和以利潤為導向,但也可能帶來較大風險。
另外一個是幣安執行長CZ因違反美國反洗錢法,同意辭去CEO職位並支付43億美元和解金。幣安被指控未能報告超過10萬宗可疑交易,涉及恐怖組織和販售兒童色情資料的網站。此事件對加密貨幣行業造成重大影響,並凸顯了美國政府對企業高管個人責任的追究。
更多相關重要的新聞內容,可以繼續往下閱讀,大家有什麼想法或意見,也可以告訴馬克。
金融科技創新,銀行業啟用AI革新服務
#AI金融革新
【1】在台北金融博覽會上,金融機構展示正在探索生成式AI技術的應用,以提升客戶體驗和優化內部作業流程。台新金控和中信銀行分別推出面向客戶的AI助理,提供個人化的信用卡推薦和理財投資建議。台新利用人臉辨識分析使用者年齡和性別,結合運勢測驗式的互動,生成投資建議;而中信則透過用戶提問,提供智能化的信用卡和財富管理建議。
另一方面,臺灣銀行和玉山銀行則將生成式AI技術應用於內部業務。臺灣銀行針對就學貸款問題提供生成式AI問答服務,而玉山銀行則利用該技術協助內部員工查詢法規和產品資訊。永豐銀行更進一步,將生成式AI助手應用於內部開發流程,協助優化既有專案和新專案開發。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效率,也為金融業的未來開闢新的可能性。
-
機器人理財市場蓬勃發展,今年資產規模達75.52億
#機器人理財崛起
【2】台灣機器人理財市場呈現快速成長,至2023年9月底,資產規模達75.52億元,年增率達25.57%,用戶數超過17萬。證期局尚光琪指出,機器人理財自2020年起飛速發展,四年間資產規模翻倍。然而,年增率自2021年的67%降至今年的28%,顯示成長趨緩。前三大銀行為國泰世華、第一銀行及永豐銀行,市占率超過50%。
國泰世華、永豐銀行及華銀展現強勁發展,強調長期投資與智能配置。國泰世華的「國泰智能投資」吸引廣泛年齡層,特別是25至44歲族群。永豐銀行的「永豐ibrAin」以智能演算法提供最適配置,客戶群涵蓋男女各半,主要集中在25至45歲。華銀的智資產規模年增30%,用戶超過2.8萬,主要為青壯年與製造、批發零售業者。
-
韓國數位貨幣試點大動作,10萬國民體驗CBDC
#韓國CBDC試點
【3】韓國央行將於2024年底啟動一項針對10萬名國民的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試點計劃。此計劃由韓國央行、金融服務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共同運營,旨在探索數位貨幣在實際應用中的潛力。參與的公民將能使用商業銀行發行的代幣購買商品,但這些代幣僅限於指定支付用途,不能進行匯款或轉給其他用戶。
數位貨幣將有效解決高交易費用、結算過程緩慢等問題,並可應用於特殊補助和兒童保育券等領域,減輕欺詐風險。韓國央行還計劃進行技術實驗,例如將CBDC整合到模擬的碳排放交易系統中,以此應對中國和日本等國的CBDC發展壓力。
-
新加坡強化數位支付代幣服務監管,推新措施保護消費者
#新加坡加密貨幣監管
【4】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日宣布,為強化對數位支付代幣(DPT)服務的監管框架,推出一系列新措施。這些措施旨在保護消費者,增強加密貨幣領域的韌性。MAS將發布商業行為指引,著重於解決DPT服務提供商間潛在的利益衝突,並要求他們建立完善的客戶申訴處理和爭議解決程序。此外,MAS還積極阻止加密貨幣交易的投機行為,要求提供商評估客戶的風險認知,禁止為交易提供誘因,並限制使用信用卡支付。
為了加強科技和網路風險管理,MAS要求DPT服務提供商維持關鍵系統的高可用性和恢復力,這與金融機構現有標準一致,反映了MAS對於維護網路安全和運作彈性的承諾。這些監管措施將從2024年中開始分階段實施,讓DPT服務提供商有足夠時間有效地遵守新要求。MAS副總裁何恆信女士強調了這些措施的重要性,並提醒消費者謹慎行事,避免與非監管實體進行交易。